2019年12月18日上午11时,载重吨181265吨的超大型船舶“新达海”号,按计划到达镇江港大港港区12号泊位,船舶抵港吃水11.36米,卸载铁矿84977吨。按照前一天下午针对“新达海”号召开的船前会预案,靠离泊、系缆绳缆桩、过程巡视、作业安全等全过程落实到位,“新达海”号3天后安全顺利卸完离港。
随着世界航运市场的变化,船舶大型化已成为航运界的发展趋势,远洋国际干散货船队新增运力也以较大型船舶为主。2016年7月5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开通,打开了我市的 “江海之门”。
2016年8月,第一条开普船“阿奎财富”顺利接卸,开启了镇江港务集团的“大船战略”。截至目前,港务集团金港分公司共作业开普船217艘次,载货量累计1758万吨,累计节省物流成本近7亿元。
“公司实施大船战略后,产量增幅47%,主营收入增幅62%,总收入增幅50.5%。”在港务集团金港分公司生产副总仲国荣看来,“大船战略”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大港三期12号泊位是专业化散货泊位,具有“快装快卸”优势,适合开普船常态化作业要求,是镇江港实施大船战略的支撑点和落脚点。
按照水运规律,同等货载量下,溯江上行越远,越能节约物流成本。受限于长江尹公洲航段瓶颈,镇江港大港港区是开普船溯江上行的终点港。“一艘20万吨级的开普船在沿海港口减载后,可以直达12号泊位。”仲国荣表示,相较于以往减载后再换成5万吨级船舶进港,每吨货物可减少物流成本40—60元。越来越多的货主选择在镇江港分流接卸其从巴西、澳大利亚等国通过大型船舶运输减载进江的矿石,以降低运输成本。
如果说,“天时”和“地利”是外因,那“人和”则是最重要的内因。大型海轮靠离泊安全是码头作业能力的基本要求,12号泊位先后经过缆桩改造,码头泊位升等改造,激光红外辅助靠泊系统安装等,由原先的7万吨级散货专用码头改造成15万吨级(减载)散货卸船专用泊位,“大大提升了开普船靠泊作业的可靠性。”港务集团金港分公司设备运维部经理吴兴超介绍,每条大型海轮靠港前,都会针对该艘海轮召开专门的船前会,根据每条海轮的具体情况布置详细的安全要求和卸船要求,同时制定海轮到港后的卸船作业方案。按照精准的作业方案,开普船作业平均台时效率由2017年1581.69吨/小时上升至1690.5吨/小时,增幅6.9%。
大型海轮卸货量大,场存压力始终有增无减。为此,港务集团优化堆存方式,将场地整合利用,实行大堆桩堆存模式,使用挖机进行二次加高,减少场道及斗轮机大臂高度不足导致的空间浪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堆桩“做大做高”。据测算,新的堆存方式实现了堆存量从120万吨到150万吨的跨越,堆存能力比以往提升了1/4。
用活绩效考核“指挥棒”,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员工新作为。港务集团打破以往“大锅饭”考核模式,推进“345”工作法则,突出“人人肩上有财务指标”“不考核不发放”等理念。“基层事业部还自发成立‘卸船突击队’和‘设备抢修’突击队,保障开普船作业计划兑现率。”港务集团工会生产部长苏雪强介绍,目前,最高船时效率“索尔”轮作业巴西精粉达2424吨/小时,最快作业开普船“韦立恒久”轮26小时作业完成,实现了开普船一昼夜靠离。
“今年3月,我们将添置一台2500吨/小时的卸船机,提高作业效率并完善后方陆域流程化建设,真正实现所有海轮‘今天靠,明天开’。”仲国荣表示,12号泊位东侧还将新建20万吨级自动化散货泊位,提高靠泊能力,配套建设铁路专用线,完善集疏运功能,“力争依托宁镇扬、江海河、铁公水绿色联运枢纽集聚作用,拓展市场交易、现代物流、贸易交割等服务功能,打造镇江港的‘绿色大船时代’”。
本报记者 曾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