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20年01月06日
第01版:头版

践行以人为本 回应市民期盼

镇江城建彰显“民生温度”

2019年12月26日上午,虽然天空飘着冷雨,但镇江新区大路镇陶家巷村村民张建兰心里却热乎乎的。当天,市住建等部门工作人员上门回访农危房改造情况,已经“乔迁”的她跑到每个人面前欠身道谢:“谢谢你们,这新屋不漏也不冷,我和儿子总算能过上安稳年了!”

61岁的张建兰,与患精神障碍的儿子相依为命。原住3间老房全是空斗墙,近几年渗漏严重,至2019年年初所有房间都漏得不能住人。6月份她向村里反映后,住建部门现场办公,将她家列入农危房改造计划,从危房评级到大修完工不到两个月时间。

“去年全市农村共有434户这样的贫困家庭住上放心房。”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两不愁三保障”讲话精神的重要内容。截至2019年12月初,去年全市省级“四类对象”(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户)农危房改造已全部竣工,切实提升了贫困户的生活质量。

作为重要的民生保障部门,市住建局坚守民生初心,牢记发展使命,始终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加大民生工作推进力度,努力让群众从城乡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享受更多便利,感受民生温度。

曲径通幽的街巷,粉刷一新的墙面,重新更换的落水管……绿竹巷经过一番整治和修缮,已看不出是上世纪90年代初建造的老房子。“这里过去可以用‘破败不堪’来形容,年轻人都到外面买了新房子,居住在这里的大多都是像我这个年纪的老人。自从政府帮我们把小区进行了改造,环境变美了,房子也更加坚固了,可以让我们老人在此安度晚年了!”家住绿竹巷耄耋之年的王贵平感慨地说。

2019年,住建部门推进大市口东北片区、绿竹巷、运河路等14个老旧小区、约50万平方米有机更新,受益居民1.49万。同时,市区实施棚户区改造近3300户,建成保障性住房近4000套,完成危房和空斗墙房屋解危近7600平方米,对近8000平方米直管公房进行修缮,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谏壁农具厂宿舍大院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排水系统年久失修,且地势低洼,一到雨季,雨水倒灌,一楼受淹严重。但前两日的阴雨天气,大院没有像往年一样积水,困扰居民多年的水患消除。

“这得益于住建部门实施的积水区改造。改造中新建地埋式泵站一座,下雨时便开启泵站排水。”市排水管理处工程公司经理张华顺说,积水区改造项目点多、琐碎,但解决民生大问题。去年市区共实施积水区改造项目46个,有效消除积水面积约6300平方米,城市运行的安全感更强了。

破损的园路铺装修复,所有座椅与廊亭出新,缺失的地被植物得到补植,健身场所破损塑胶地面已经更换……最近到市区跑马山公园锻炼的市民发现,公园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颜值”。

市城市绿化管理站副站长王旭说,最近对跑马山公园、龙湖公园进行缺陷改造的同时,还对金山湖片区金山湖路、菱苇路、征润洲路等13条道路绿化提升改造,对缺损的苗木进行补植,对长势不良的行道树进行复壮或更换;对滨江风光带的景观灯柱、护栏、花坛等及时维修更换,对遮挡路灯的行道树进行修剪等,让绿色成为镇江的城市底色。

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新政呼之欲出,老城区增设停车设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住建局党委14名领导班子成员结合主责主业领办难题,涉及多个民生领域,又一批民生实事办成或正在办理。

“住建事业为人民。我们始终以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最高评判标准,坚决回应市民期盼,让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基调,坚持不懈地以高品质的城市建设助推高质量的城市发展。”市住建局局长宇文家胜说。方良龙 仲涛 李溟

2020-01-06 践行以人为本 回应市民期盼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60435.html 1 3 镇江城建彰显“民生温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