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垃圾满河,水体发臭,人们避之不及;现在水清岸绿景美,是村民们休闲的好去处。”家住丹徒区世业镇东大坝村北新圩自然村的王秀芳对门前的常丰河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而这种变化在大坝村入选江苏省2018年度“水美乡村”后更为明显。
世业镇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殷殷嘱托,正一步一步把环境美、百姓富的美好乡村蓝图变成生动的现实图景。2014年,在江苏省“水美乡村”创建活动中,世业镇对40年未清淤的常丰河进行整治,彻底清理河道内的污泥,加固了堤防护坡,并在两岸栽种了红叶石楠、桂花、紫薇等植物。如今,常丰河已成为当地一条生态文化长廊,造福着当地百姓。
一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丹徒区一直牢记总书记嘱托,补短板强弱项,以世业为契机,坚持民生水利主题,先后投入建设资金5亿元,提升防洪排涝能力、水资源供给能力、水环境保障能力,为全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强化基础保障 筑牢发展根基
“夏侯闸的竣工将给周边500多亩良田灌溉带来便利,尤其是夏侯村里的100多亩地,今年如果没有这个闸,就无法播种。”丹徒区谷阳镇东湖村村民壮虎介绍说。
夏侯滚水坝扩建工程是丹徒区中心河流域水质提升项目中的重点工作,今年5月竣工投入使用,总投资400余万元,配套有钢坝闸与拦污闸。据了解,在正常情况下,钢坝闸关闭闸门,可维持中心河水位在9.1米,能满足夏侯村4000多人的用水需求;汛期闸门开启,可保证不涝。而拦污闸在正常情况下,闸门开启可保证灌溉站引水河水位;关闭闸门可阻止中心河污水进入灌溉网。
近年来,丹徒水利始终把强化基础保障放在首位,加快推进生态水利建设速度。全区通过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长山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小流域治理工程、县乡河道疏浚工程等重点工程的实施,修建防渗渠道248.75公里,整修塘坝91座,新建泵站136座,改造各类泵站174座,维修改造小沟及以上建筑物2561座,水土保持治理面积45平方公里,疏浚整治河道143条、总长320公里,村庄河塘475个,恢复了区域内河道排涝能力,改善了全区水生态环境。
构建减灾体系 提高防治能力
在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丹徒水利坚持“以防为主、防抢并重”和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抗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以提高防洪抗汛能力,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使水旱灾害处于可控状态,保证抗洪抢险、抗旱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该区建立完善了区、镇、村三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强化了防汛与抗旱救灾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加强了防汛抢险及抗旱救灾队伍建设。
同时,针对域内主要江河重点险工段,以及一些病险水利工程设施进行除险加固,完成了通胜流域胜利河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堤防治理等重点工程的实施。
此外,增强防洪抗汛的前瞻性和目的性,加快防汛应急综合体系建设,已建设56个水库自动雨量水位观测站、12个防汛会商视频站点、43个视频监控点,进一步增强了应对自然灾害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创新管护机制 河湖均有“主人”
“市级河长李健,镇江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县级河长陈平才,丹徒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镇级河长张源之,上党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在中心河丹徒段的醒目位置,一块硕大的公示牌矗立岸边,监督电话、举报电话一目了然。
2017年4月,丹徒区全面落实河长制管理模式,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实现了三个“全覆盖”体系:对全区境内村级及以上河道、中小型水库、湖泊建立三级河长制,实现全覆盖;各级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道、湖泊、水库的管理、保护、治理工作,实现全覆盖;建立由各级总河长牵头、“河长制”办公室具体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参加、第三方监测评估的绩效考核体系,实现全覆盖。目前,全区村级以上河道、塘坝,水库、湖泊等共计442条(座)都已明确责任人。河长制的全面推进,有力地促进了丹徒区的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治理、水生态治理、水资源管理和河湖岸线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全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农业生产保障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及水生态文明水平。
同时,丹徒水利扎实推进工程管理精细化、规范化、长效化。全区创成省一级水管单位2家,二级水管单位1家,规范化小水库28座,规范化率87.5%,处于全省领先位置。
戴伟 崔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