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05日
第07版:金色田野

量质并重 建管协调

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粮食“安全线”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基础。

那么,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如何?在新时期机构改革后,怎样保障《意见》在镇江高效、高质的落地生根?

据了解,截至2018年底,我市高标准农田面积为152.45万亩,高标准农田比重为65.55%。这样一组数据展现的是机构改革前,镇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成绩单”。

2019年,全市农田建设职能归并,农业农村部门成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中坚力量”,将散落的“分工”整合,形成统一建设合力,是建好高标准农田的基石。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处副处长倪璐介绍,今年,我市克服项目选址难、土地矛盾大、评审时间紧等多个困难,组织各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8个,共计11.28万亩,超额完成了年初定下的8万亩目标。

高标准农田建设,首重质量。没有质量“托底”,高标准则无从谈起。为把握好建设质量,在今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市主管部门通过抓好招投标,强化日常管理,严格项目审计验收和绩效评价,严把建设质量,让农田建设的标准真正高起来。

“今年,我们提前谋划,修编了2020-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报告,提前做好十三五与十四五的衔接。”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刘和平表示,通过整合过去多渠道农田建设管理职责,统一农田建设项目管理要求,农田建设部门深入分析了本地农田建设现状和发展潜力,按照绿色生态农田建设新理念,大力探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转型升级,继续做好生态型建设试点。

未来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要让农民参与进来。据了解,在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种田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零散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采取先建后补的模式,项目验收合格后,给予资金奖补。“今后,我们会按照自愿、公开的方式,让农民参与到对田地的现场勘测、实施建设、选址等环节当中去,积极调动农民主动参与项目规划、建设和管护的积极性,切实提升工程建设监管水平。”刘和平表示,与此同时,还将通过加大地方财政投入、整合其他资金、创新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投资等方式,增加亩均投资,全面提高项目建设标准。

“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建而不管,等于不建”。如何让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能长期发挥应有作用,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管护机制”。据了解,我市将建立统一、规范的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永久性标志牌,标明工程的范围、面积、主要设施及管护责任单位等。同时,将办理好移交手续,县、乡(镇)、村层层签订管护责任书,落实责任人,建立高标准农田管护长效机制。此外,将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明确工程管护主体,拟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保证工程在设计使用期限内正常运行。

相信,在高标准的“引领下”,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将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供有力支撑,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

本报记者 周迎 本报通讯员 尚颖

2019-12-05 量质并重 建管协调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56003.html 1 3 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粮食“安全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