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产业项目招引工作提前收官,不仅是进度表层面的超序时,更是全市招商系统“一张版图”优中选优,是招商地图上的足迹串串,是镇江大地上一个个项目落地有声……
提前收官并非简单的“数字说话”,数字背后的“实招商”,值得关注。
“两个比率”背后
先看一组数据。根据各地自报,1-9月,剔除24个已落户企业新增资项目,新引进的141个项目中,86个项目已经注册,注册率达61%;其中已开工27个,占新引进项目的19.1%。
这两个比率意味着什么?小数字、大变化。
上半年,市招引办会同市政府督查部门,对2017-2018年度全市已签约的322个产业项目进展督查。结果显示,前两年签约项目的落地率仅六成,开工率勉强过半,投产率不到1/3。而今年前三季度签约的项目,落地率已经达到前两年的水平,开工率也接近前两年的水平。今年新签约项目的注册率之高、开工率之快,足见项目的成熟度之高、招引工作之实。
“‘实’是全市经济工作中最重要的关键词,工作要务实、数据要真实。产业项目的招引更要实打实。”在市招引办主任、市商务局局长谈沁磊看来,改革创新本就是务实的态度,创新与务实两者互为动力,“产业招引的改革创新,推动的难度和复杂性很大,因此要灵活运用‘系统性思维’来谋划和推进,探索新思路、新办法解决老问题。”
今年初,我市先后印发招商活动方案、提升市产业项目招引组规格、制订项目预评估和全程帮办两项服务制度等文件,细化项目预评估、跟踪督查、协同推进等机制,确定全市产业招引活动方案、组织架构、服务机制和工作制度,招商工作体系化建设形成“一张版图”。
其中,预评估机制从源头研判项目是否符合产业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评估投资方的实力、资信、技术含量等情况以及拟投资项目的投资规模、亩均投资强度和税收贡献,保证了项目的真实性、可操作性。今年以来,市商务局先后牵头举办了4次项目预评估联席会议,对一批拟引进项目进行评估,有2个项目给出“审慎推进”的建议,指出了项目的风险点。
金融服务前移,介入项目招引环节,则直击项目落地难的痛点,解决项目融资需求。截至目前,我市已举办3次产业项目与银行对接活动,20多个项目与全市近20家银行进行了对接,近10个项目达成融资意向,其中3个项目完成具体银行融资方案,5个项目达成银行实质性合作意向,获得了企业和银行的一致好评。
如何力避“招商成绩只停留在数字层面”?实践表明,督查考核是重要“指挥棒”。谈沁磊直言,签约项目没有后续进展,属地要素供给和审批等方面是主要原因,投资方原因只是次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强化项目签约的事前管控,提高签约项目的成熟度,“因此,我们修订了考核办法,将产业项目招引纳入全市高质量考核加分项,并着重突出了项目的落地率、开工率的考核。”
目前丹阳、扬中、镇江新区均已参照市级考核办法制定了“大力度”的考核细则,既是约束,也是激励,推动产业项目落地见效,实现“两个比率明显提升”。(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