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1日
第07版:金色田野

从种子处理到病虫害防治都凸显高质高效

绿色“保险带”打造放心农产品

种植香根草和插着诱捕器的稻田。 周 迎 摄

秋阳和煦,气爽风清。在丹徒区宝堰镇宝堰村,还未收割的稻田金黄一片,但和其他稻田不一样的是,田埂边有一丛丛长得高高的“杂草”,还有一只只插在长杆上的白色塑料瓶,吸引了路过村民们的关注。据了解,这些还只是我市种植业绿色发展的“冰山一角”。

“物理”手段更安全

推进种植业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环节、多项措施,不但要在提升耕地内在质量上,以“改、培、保、建、控”为路径,大力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开展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区建设,推进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同时,还要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以“精、调、改、替、轮”为路径,开展千村万户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着力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应用。

目光转回宝堰镇农家卫士植保专业合作社基地,作为示范区,农户施志群在今年的种植环节中,绿色防控产品使用率达100%。“这些白色的是诱捕器,田埂上的是香根草,两样东西配合,就能把螟虫,稻纵卷叶螟吸引到草上面来,进行诱杀,达到不用打药就能除虫的效果。”施志群算了一笔账,没用这些绿色防控技术之前,一季水稻要打5-6次药,而今年只要打3次就行,选用的也是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防治,一亩地防治成本能节省50元左右。

“从种开始”效更好

水稻病虫害防治是粮食高产、稳产、优质、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所以水稻植保是一项耗时耗力的系统工程。目前,水稻病虫害防治仍以茎叶喷雾为主,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镇江农科院研发的水稻病虫害“一拌一调一喷”简约化防控技术模式,或许是一个很好的替代方案。

市农科院植保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束兆林介绍,该防控技术集种苗处理技术、健康栽培技术和水稻穗期病虫害集中防控技术于一体,有效控制水稻主要病虫发生危害,一季水稻只打一次药,使广大农户受益。“该技术能让农户减少打药次数3-4次,减量30%。同时,还能促进亩均增产39公斤。目前,这套技术已被列入江苏省重大技术推广目录,并逐步向仪征、淮安、泗洪、南通等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

“减量增效”真用心

注重环境友好,这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内在属性。今年,市农业农村局开展千村万户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着力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应用。其中,有积极试验示范缓控释肥料,有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有着力做好新型经营主体个性化施肥指导服务等等。这些举措的“目标”,就是力争2020年全市化肥使用总量较2015年削减5%以上。

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例,从1-9月份市耕地质量保护站的调查数据来看,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已经超94%,越来越多的大户愿意按方施肥,施配方肥,科学施肥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市耕地质量保护站农艺师狄霖介绍,除此之外,通过开展技术示范和验证,机械施肥的使用技术、新型缓释肥示范品种的推广均取得一定进展。“值得一提的是,全市打造了10个水肥一体化精品示范区,在草莓、葡萄等大棚经济作物上示范引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有机肥替代化肥方面,丹阳、句容还出台了相关补贴政策。”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贯穿于种植业生产和发展的全过程。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今年我市将有计划统筹推进冬季季节性轮作休耕,力争全市完成小麦休耕面积15万亩左右。同时,将深入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加大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创新集成推广,并进一步完善项目立项、落实、检查、评价、通报等管理机制。因地制宜推进稻田综合种养等高效种植模式的试点示范,力争明年全市稻田绿色高效种植面积达3万亩左右。此外,我市还将积极推进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农膜回收利用,引导使用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地膜产品和生物可降解产品,多途径提高废旧农膜的可回收性。

本报记者 周 迎

2019-10-31 从种子处理到病虫害防治都凸显高质高效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50973.html 1 3 绿色“保险带”打造放心农产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