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7日
第07版:金色田野

赋赋家庭农场:

结缘螃蟹圆梦乡村

周 迎 摄

“6点半到10点,带去的螃蟹销售一空,还不错,卖了近3000元。”每天一大早去菜市场销售螃蟹,是近1个月来家住镇江新区姚桥镇庄基村的魏骅每天都要做的事。跑菜场、约批发市场、联系酒店后厨,在一年一度的“吃蟹季”,作为赋赋家庭农场的负责人,魏骅忙得既辛苦又幸福。

而在三年前,赋赋家庭农场和螃蟹还没半点关系。“之前镇江新区大规模拆迁,将农户都集中居住在了平昌新城,我和老公都觉得住在那不适应,还是在乡间生活自然、自在。”魏骅回忆道,2014年,他们在庄基村流转了200多亩地种植粮食作物,并注册了赋赋家庭农场。

“因为对乡村的深厚感情,所以对待农场的发展,我们是尽心尽力,不断谋求改变。与螃蟹的‘结缘’,是发展中的‘选择’之一。”魏骅说,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她决定在200多亩水田中改养螃蟹,期待用水产养殖激活这片土地的“潜力”。

2016年春节后,经过整理后的农田已成为标准的蟹塘,信心满满的魏骅按照一亩水面1000只的标准,放下了蟹苗。但由于缺乏养殖经验,又没有请教“专家”,等到收获时节,一亩水面收获的螃蟹还不到蟹苗的一半,而且由于缺乏经验,进的蟹苗都是那种长不大的,捞上来之后,销售价格也很低。夫妻俩一核算,这一年亏了近30万元。

第二年,吃一堑长一智的魏骅请了专业的师傅,从引进蟹苗到整个管理环节,严格按照师傅的指导进行操作。“从蟹苗的采购,到饲料的购买,人员的雇佣,一笔笔该有的支出我都细心记录了下来。”魏骅翻开了办公室的笔记本,点着几个数字一核算,一亩水面的养殖支出至少为5000元,想要赚钱,不但要螃蟹养得好,还得卖得好。

200亩的水面,按照一亩产600只左右计算,要在短短2个月时间内销售掉,压力不可谓不大。为了追求较快的销售速度,批发是农场的主要销售“渠道”。“我们都是根据一大早收获的螃蟹多少来决定销售方式,如果当天收的多,就走批发;如果量不是太大,就进菜市场销售。但80%都是从批发市场走的。”魏骅说,2017年,农场终于依靠螃蟹的销售,实现了投入和支出的持平。

“2018年,螃蟹不但个头大,价格也高,三两的母蟹每斤能卖到近90元,当年实现盈余20万元,算是很不错了。”说话间,魏骅的手机响了,听内容,是一家酒店订货,要送一批螃蟹过去。放下手机,魏骅便指挥工人忙了起来。“你看,这些工人都是附近的,除了常年雇的2-3个人,其他都是在丰收季节额外雇的,一天工资120元,也帮着他们在家门口就业了。”

一边干活,魏骅一边笑眯眯地说,像这样的订单也逐年多了起来,毕竟批发的量虽然大,但价格只有零售的一半左右,能从零售渠道多销售一些,收入也能多一些。“今年的螃蟹销售才刚刚开始,期待能比去年有更好的收成,让我在乡村故土,也能实现梦想。”

本报记者 周迎

本报通讯员 滕士安

2019-10-17 赋赋家庭农场: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48767.html 1 3 结缘螃蟹圆梦乡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