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11日
第02版:要闻

义翁陈德龙,将大爱刻在江堤

(上接1版)

由于陈德龙通知及时,75户300多名村民全部安全撤离,未造成一人伤亡。

舍小家保大家永不悔——

“即便重来一次,我的选择依旧不会变!”

上午9点多,险情升级,更多村民需要撤离,有人舍不得家园、抱着侥幸心理不肯走,陈德龙又开始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待村民都转移到了安全区域,陈德龙一直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可再一看,自己的家已在坍江边缘,岌岌可危,回不去了。52头猪也没抢回来。

扬中素来是“头顶一江水,脚踏一只盆”的特殊地形,主堤溃坍后,堤外最高江潮比堤内地面高出1.2米,一旦倒灌,将直接威胁城东片区安危,后果不堪设想。长江堤防指挥部领导指出,正是陈德龙舍小家顾大局的及时报信,给抢险赢得了宝贵时间,陈老功不可没!

为抢在晚潮前筑一道子堤,指挥部迅速组建抢险突击队。这时,体力严重透支的陈德龙又是二话不说,扛着铁锹就上。村里人都劝他“辛苦了一天,年纪又这么大了,就在临时安置点休息休息吧”,他一口回绝:“多份力量多份土,江堤就多一分安全。抢险是义务,只要有口气,就得干!”朴实的话语感动了在场的每个人。在他的影响下,大家都站起身,扛起工具和陈老一起奔赴前线,成功抢筑了子堤,避免了江水倒灌引发的更大险情。

虽然遭灾的指南村如今建了沿江旅游区,长约240米、进深150米的塌江决口成了独特“景点”,2019年春节,所有受灾户都住进了新家,陈德龙是最开心的一个:“现在这个环境真的比以前好太多了,房子没了,不捕鱼了都没啥,只要有党在、有政府在,我们一样过得很幸福!”

江渚义翁不是一天炼成的——

出手相救只因天生古道热肠

常言道,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陈德龙就是这样一位难能可贵的平凡好人。

常年生活在长江边,遇到突发情况是常有的事。捞鱼摸虾、采挖野菜不慎落水的,生活抑郁想不开要跳江寻短见的……但凡陈德龙碰到了,都会出手相救。“不说大话,几十年来,陈德龙救过的人起码有十来个!”一提到陈德龙,乡亲们就打开了话匣子。

2006年的一个冬天,在他家附近的江面,一艘船不知何故沉了,陈德龙赶到时见有人在江里扑腾,立刻跳下去救人。事后才知道,救起的这个20来岁的姑娘是船主的孩子,船上的爸爸妈妈,不幸遇难。心疼姑娘的遭遇,陈德龙和家里人商量,收留她在家里住下,等其亲戚来接。

为了方便遇难家属在扬中处理沉船事故,陈德龙打扫干净房子给他们住,每天免费提供一日三餐。房间不够了,他就跟妻子在厢房里打地铺。就这样整整住了一个月。处理好事故的船主亲戚塞给陈德龙3000块钱,但他一分钱都没要。村里人笑他傻,陈德龙却说:“失去双亲,这丫头等于什么都没了,要是这时候还要他们的钱,不是趁火打劫嘛!”

一年后,姑娘再次登门感谢陈德龙的救命之恩,还给他包了一个红包,他依旧没有收。陈德龙说:“遇到了就是缘分,我们也把你当闺女。”之后的每年,只要有时间,姑娘都会回来看看这位远在异乡的“亲人”。

陈德龙为人忠厚宽容,左邻右舍相处融洽。从1995年开始,大家就选他做队长,二十多年过去了,没有一个人想过要换队长。他处事公道,队里哪家有什么事情,都爱找他商量;他乐于助人,自己家虽过得一般,可哪家有什么需要的,他总是力所能及的给予帮助……

不是所有人面对险情都能做到临危不惧、知险而上;也不是所有人在危难时刻,都能做到舍己为人、他人至上,但义翁陈德龙做到了!他将小爱写在了邻里乡间,将大爱刻在了江堤一线,他用自己无悔的选择提升了新时代镇江文明的新高度!郑闻明

2019-09-11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44111.html 1 3 义翁陈德龙,将大爱刻在江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