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19年08月30日
第12版:春江潮

穿越贺兰山

□ 王景曙

自驾从镇江出发,我们此行看胡杨的目的地是位于内蒙古西北角的额济纳旗。第一天跋涉千余公里后投宿山西吕梁,第二天的规划行程是经宁夏银川入内蒙古,中停阿拉善盟首府所在地巴彦浩特镇一晚。

银川至巴彦浩特,理当走银巴高速,这是一条当时竣工尚不足两年、被称为“具有里程碑义”的高速公路。当然,把这条路叫成“巴银高速”也没有错。毕竟是不需要由国家层面统筹命名的一条地方高速。追根溯源,它是在分属两地的原两条省道(宁夏S5、内蒙古S218)基础上,局部升级改造、打通对接而成。至于后来怎么个称呼法,完全顺着双方各自的微妙心态:宁夏这边以“银”字打头,惯称银巴高速;而内蒙古那边“巴”字打头,称巴银高速。

不过,银巴也好、巴银也好,我们都没沾上这条高速的光。在平吉堡立交桥出银川城的过程中,应是碍于沉沉暮色,我们一时没能把握得好,不知不觉竟沦落到一条狭窄的乡间小道上。路上就我们两辆车子,其余只见到马、狗和鸡。

所幸,经向当地村民打听,这条路的指向是没有问题的。于是面对神秘莫测的前方路况,我们决定将错就错,拒不执行导航上急切呼唤着的掉头指令。后来方知,这条灰头土脸的“乡间小道”其实也是一条省道(S101)。并且,在银巴高速诞生之前,贯穿贺兰山的S101恰恰是银川与阿拉善之间历史悠久的主打通道。后逐渐式微,受到冷遇。

即将穿越的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是一座人文积淀深厚、堆满传奇故事的西北名山,也是宁夏与内蒙古的区划界山——地理概念上往大的方面讲,是阿拉善高原与银川平原的分野岭。它呈南北走向,长250多公里,宽度在20公里至40公里之间,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最高峰达3500米。

隔断并不都是负能量意义上的所谓“天堑”。如同新疆的天山阻隔南北,却催生了美丽富饶的伊犁河谷。正是贺兰山足够的高度及其走向,犹如一道天然屏障,不仅削弱了南下的西伯利亚冷气流,更锁住西侧来自新疆、甘肃、内蒙古戈壁沙漠的风沙侵袭,从而成就了宁夏虽与沙漠为邻、却风格迥异的“塞上江南”特质;成就西北风貌多姿多彩的某种“混搭”意味;也成就了近两百年不倒的西夏政权。我们甚至难以想象:假如没有贺兰山,中国的历史将会怎样改写?

贺兰山有很多大大小小贯穿山体的天然山口,著名者有贺兰口、苏峪口、三关口、拜寺口,自古以来它们就是因势利导的交通要道。无论银巴高速,还是我们走的S101,需要穿越的山口均为三关口,它位于山脉中部,东距银川市50多公里。

老路S101与新建银巴高速线路走向基本无殊,某些地方近乎碰鼻了,部分路段还互换南北位置,呈麻花状绞在一起。天没黑透之前,我们能清晰看到近在眼前、却失之交臂的银巴高速,那上面不只比我们身边热闹些,理所当然还比我们走得舒坦。

然而,有道是“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事后回首,对这次“阴差阳错”我们一点也不感到后悔,或者莫如说:这是一次美丽的差错。事实再次证明,很多事情——并不是所有事情——出了差错不要紧,贵在将错就错。“将错就错”有时就是一种对。

因为错走“乡间小道”,我们更接地气,体验更刺激。先是距离更近地紧贴着西夏王陵奔跑,及至穿行在黑灯瞎火的三关口之中,那般悄无声息的鬼魅氛围四面裹挟,令人高度压抑而又心底兴奋。此地路况的吊诡奇特,仅从各种惊悚地名可窥一斑:大小死人沟、大小滚灶火沟、大小苦水沟,等等。

政治离不开军事支撑,军事就要论及排兵布阵。因此,地形雄奇险峻的三关口被历朝历代视为军事要塞,是古代银川城防的“四险”之一,也是明长城覆盖的地方,至今仍有长城遗址。

千百年来金戈铁马、打打杀杀,三关口始终是地缘政治格局中一枚举足轻重的军事棋子。如果恰好是白天穿行的话,哪怕再赶路,也许我们都会舍得拨出些时间下来好好转转。并且我甚至建议,如果哪位朋友下次也自驾行走这条线路的话,不妨从一开始就主动选择S101,而不是银巴高速。

从宁夏这边三关口入了贺兰山,一路西行过程中,我们实际上是在一路爬山、爬高,所以,在驶出贺兰山抵阿拉善盟的时候,是长达10多公里的连续下坡路,瞬时落差高达400多米,体验十分独特。与之同时驾驶需要格外小心。

夜里近8点钟,我们刚出贺兰山,一眼就望见前方不远处霓虹醒目的巴银高速收费站——国庆长假里它暂时成为分文不取的摆设。不过,很显然,就算不在长假里,这家收费站也休想收到我们的钱。

2019-08-30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42272.html 1 3 穿越贺兰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