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3日上午,随着句容华阳街道南亭村段和茅山风景区墓东村段房屋正式拆除,标志着句容南沿江铁路征拆进入实质阶段。截至8月15日,征地段涉及625户,已签约461户,签约率达73%;搬迁涉及212户,已拆迁64户,其中,开发区段已完成全部签约、进场拆迁紧锣密鼓。争取于12月底完成全线征地拆迁工作。
“经过前期的丈量、评估等工作,7月底,工作组全力以赴投入到拆迁攻坚中去。”张利民是开发区段征拆的带队组长,他和所有“双铁”征拆的工作者一样,以钉“钉子”的精神全身心扑在了工作上。“此次拆迁政策、方案与以往不同,个别群众起初不理解、有抵触。工作人员便上门做工作,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白天不在就晚上再去,人出去了就在原地等候他们回来。”慢慢地,群众思想逐步转变,从隔着门,到面对面,经过多次反复的讲解,终于对征拆政策表示理解与认可。
为确保征拆推进力度,在茅山镇段,该镇拆迁小组倒排工期,利用微信群每天晒进度,以压力倒逼动力;在茅管段,该地打造、锤炼一支精于土地丈量、数据核算、拆迁评估队伍,积极创新破难;在华阳段,任务分配明确、内容挂牌上墙、每晚召开碰头会,随时掌握动态、摸清困难堵点,团结协助共化难题……据了解,为扎实推进征拆工作,前期,该市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按照“合法合规、合情合理、群众受惠、项目提速”的原则,研究完善拆迁安置方案。
以心换心、带着“温度”的工作法是护航“双铁”征拆的一大法宝。征拆小组们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摸清每户基本情况,家庭人员结构、社会关系、签约的矛盾焦点等问题,对群众关心的土地征用的政策依据、征地款补偿数额、保障性房源的安置等问题详细阐释;另一方面严格按照拆迁方案,坚持阳光拆迁、和谐推进,最终赢得了村民信任。
“我这老房子都造的几十年了,白天黑隆隆的还要开灯,下雨天还进水,这次拆了就能住上新房了。”家住华阳街道周家岗村的朱大爷,今年已经68岁了,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的他,这次在工作人员反复动员和劝说下,离开了原本阴暗的老屋,未来他将住进一套8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新房子里。
“温情”总在细节处。在开发区段,为确保数据真实准确,不让群众少拿一分土地征收补偿费,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流程开展工作,确保拆迁工作公正、公平、公开,获得群众广泛信任与认可,在不到10天内,该镇92户房屋已签约55户,完成了60%。 (徐科 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