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019年08月27日
第05版:宜风瑞气新丹徒

对群众最了解,救助最直接——

丹徒开创基层慈善组织发展新局面

谷阳镇莱村村大学生吴斌清在父母离世后陷入了困境,在莱村村慈善工作站协助下,前后获得了5000元救助款。

上党镇东沛村建档立卡户孙冬保、陈金林、侯白成因为危房改造生活困苦,东沛村慈善工作站帮助他们申请救助,一周内2万元救助款下发到位。

谷阳镇湖滨村慈善工作站成立时,村民胡国华自己捐款200元,还特意打电话让住在丹徒新区的儿子回村捐赠1000元。

一则则动人的慈善故事,在丹徒不断上演;一个个困难群众因为慈善救助,渡过了人生的难关……爱心涌动的背后,得益于丹徒区越来越完善的基层慈善组织建设。

据悉,丹徒基层慈善组织建设起步于2015年9月,谷阳镇湖滨村最早试点。同年12月,全区88个村(社区)全部挂牌,成立了慈善工作站。通过近4年来的运作,初步形成了区慈善总会一级法人,镇(街道)慈善分会二级管理,村(社区)慈善工作站三级运作的慈善工作体系。

4年来,丹徒区各级分会和工作站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慈善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尤其是2017年和2018年全区开展基层慈善组织建设年活动以来,各基层慈善组织因地制宜,主动作为,动员社会一切力量,积极募集慈善基金。截至目前,全区村慈善工作站共募集慈善资金1800万余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的分会与村各1个,50万元以上的村9个,全区有慈善基金的村78个,占村总数的88.64%。上党镇、世业镇、江心园区、宜城街道均达到全覆盖。

慈善分会和工作站组建后,倾力围绕扶贫济困,积极开展助医助学、安老抚孤、助残济困等工作。为了加强全区村(社区)慈善工作站慈善基金的管理,支持村(社区)慈善工作站及时有效地开展救助工作,2015年12月区慈善总会下发了《关于村(社区)慈善工作站慈善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又于2018年上半年制定下发了《关于慈善分会和村(社区)慈善工作站实施临时救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救助的范围、救助条件和标准、规范了救助程序及救助原则。

丹徒加强基层慈善组织建设的做法,得到了镇、村级党政组织的响应和支持,顺应了村(社区)困难家庭的诉求,促进了村(社区)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慈善理念深入人心,慈善募集和救助有序开展,为村(社区)慈善工作站救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做到慈善进基层,帮困不出村,近距离接地气,让群众亲身感受到慈善就在身边。4年来,区慈善总会共表彰先进慈善工作站41个、慈善工作先进个人71人。

在近日丹徒区召开的全区基层慈善组织建设推进会上,丹徒区慈善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付久成表示:“实践证明,村(社区)慈善工作站是家门口的慈善,对群众最了解,救助最直接,4年来,共救助4484人,金额达250万余元。”他说,救助是民心项目,政策性强,涉及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将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要花在刀刃上,要让群众看得见,全程接受群众及捐赠者的监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世业镇民政助理、分会秘书长齐家军也动情地说:“工作站建好了,要真正运行起来,真正为困难群众提供慈善救助,真正让慈善大爱的阳光洒遍世业大地,温暖困难群众的人心。”

丹徒区慈善总会会长龚玉华表示,丹徒区将继续全面提升基层慈善组织建设水平,全面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基层慈善组织,不断提高慈善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广泛深入动员,拓展募集渠道,今年年底力争每个村(社区)工作站基金都要达到10万元以上,把村(社区)慈善工作站建成扶贫济困的“慈善救助站”,使基层慈善组织建设在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本报特约记者 晏海雁

2019-08-27 对群众最了解,救助最直接——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41662.html 1 3 丹徒开创基层慈善组织发展新局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