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19年08月26日
第01版:头版

“馆”“站”相携支撑社会好风气

和煦“家风”吹拂千年古镇

家风正,民风淳,国风清。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深刻阐释“家风文化”的意义,指示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新区姚桥镇是个拥有8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镇,近年来,该镇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就如何把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有机融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积极探索,相继推出以儒里村“家风家训馆”、石桥村“家风驿站”为突出亮点的“家风文化”建设载体。日前,记者前去进行了探访。

“家风家训馆”:放大版《朱子家训》

在以“儒”字命名的儒里古村,朱氏宗祠无疑是最显著的文化标记。祠堂正厅供奉的先祖,正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其传世之作《朱子家训》,已成经典家教名著之一,寥寥数百字,字字珠玑。

姚桥镇党委组织委员徐立萍向记者介绍,因地制宜,旨在光大《朱子家训》的新时代意义,并由“朱家”延及万家,是无论区里还是镇里推进“党建+文化”发展思路中酝酿已久的一件事。

机缘巧合。两年前的一次拆迁项目中,儒里村一处带有约80平方米小院的3层民房被政府征收,其地理位置及房屋构造很适合用来建一个展示场馆。形成定案后,新区投入近百万元对房屋进行复古式、田园式改造装修,内部主题区域划分与选材上,着重展示以《朱子家训》为代表的整个东乡家训文化历史文脉、古今人物典型和优秀的家风家训内容。徐立萍说,就文化内涵而言,实质上就是放大版《朱子家训》。

去年底,广纳集聚式、彰显独特文化魅力的“家风家训馆”正式对外开放。开馆大半年以来,已累计接待当地党员、群众及外地游客数千人。据介绍,该馆目前已申报镇江市社科普及示范基地。

“家风驿站”:一座老宅的“华丽转身”

与儒里村一样,石桥村同样具有深厚的家风文化渊源。该村“家风驿站”于2017年5月挂牌运行。

在村党总支书记朱海燕的介绍中记者获悉,“驿站”所在这座老宅子,前身是村老年协会的活动场所,不过,“过去是以打麻将为主”。而促使“打麻将现象”发生根本改观的,是一位今年已近古稀的老人,名叫万国保。

精通书画技艺的万老,退休前任姚桥镇文化站站长,后任石桥村老年协会会长,他提出了将此打造成“家风文化”建设基地的转型思路,得到各层各级的大力支持,新区拨款20万元,对旧房进行全面改造。(下转2版)

2019-08-26 “馆”“站”相携支撑社会好风气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41485.html 1 3 和煦“家风”吹拂千年古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