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19年08月22日
第01版:头版

“过头思维”不可取

辛 平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防止“做不到位”,也要防止“做过了头”。老祖宗早就说过“过犹不及”,“做过头”的危害并不比“做不到位”小。

现实中“做过头”的现象并不少见。面对“环保风暴”,有的地方不走访、不排查,凡是与环境沾边的企业一刀切地关停,造成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当然是对的,但也有一些单位层层加码,不分官职大小,不问岗位属性,都要遵循“一个规定要求”,把干部捆成粽子,失去了干事担当的积极性。之前有因洗澡没接到纪监部门电话而被问责的事例,最近又有河北某地出台到农家院、驴肉店、烧烤店、海鲜店等倒查私款聚餐的政策,让基层干部闻之色变。还有一些地方特把规范管理等同于“留痕管理”,开会要留痕、学习要留痕、考核要留痕,处处留痕最终导致形式主义泛滥。凡此种种,都是过头思维在作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为什么少数地方习惯做过头?为什么少数干部喜欢做过头?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能力不足怕担责,对上级要求把不准、吃不透,只能囫囵吞枣无差别对待,宁愿“错伤一片”也不愿担着风险“个别对待”,少数地方大搞“环保一刀切”,说到底就是怕担责的表现;二是好大喜功想出头,总认为比上级要求做多一点,就是贯彻更主动、落实更积极,殊不知层层加码就免不了变形走样,直至走到事物的反面。

如何消除“过头思维”?一方面,要像市委主要领导要求的那样,切实树立务实的政绩观,踏踏实实做事做人。不能总想着“一鸣惊人”,更不能只是“眼睛向上”不问群众疾苦,少一点政绩焦虑,就能少一点过头的盲动。另一方面,还是要扎扎实实提高认知新思想的本领,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对新思想学得深、悟得透,就能有效避免抓落实“深一脚浅一脚”,少犯“做过头”的毛病。

2019-08-22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40925.html 1 3 “过头思维”不可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