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分级诊疗”、破解“看病难”的进程中,家庭医生签约是近年来国家在基层医院大力推进的举措。去年以来,我市润州区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黎明中心”)独创的“1+N”首诊点单式家医签约服务,成效显著,并作为我省在这方面的创新典型案例,被收进了国家级教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理论与实践》。
黎明中心辖区内的家医签约居民目前已达15700多名,院内患者的首诊率超过六成。如何将首诊留在基层,以及致力于构建基层医院与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通道,这家中心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全省首创“1+N”首诊点单式签约
记者了解到,始于2012年,国内家医签约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2012年至2014年主要依靠行政推动,增强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的“存在感”;2015年至2016年,实行个性化“软签约”,旨在解决群众特殊的健康需求;2017年起,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开始推行首诊有偿“硬签约”,重点解决基层首诊问题。
何为是“1+N”首诊点单式签约?黎明中心6个家医团中的团长之一刘素萍医生介绍,“首诊”签约就是要求居民签订基础服务包后,必须履行每次诊疗首先要选择自己所签约家庭医生,这是“1”;“点单式”签约则是黎明中心的首创,是“N”。作为全省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库省级试点单位,黎明中心按照实际需求在项目库的800多个项目中挑选出了600多个项目,自发建设信息化健康平台。居民在签约时可根据个性化需求自由搭配“N”个医疗服务,形成独特的“点单式”服务包。
在诊室内的电脑上,刘素萍向记者演示了“首诊点单式”签约服务流程。打开平台,页面上清晰地出现不同人群的服务包,有孕妇、孩童、老人等多个大类。根据患者情况点入后,每个大类下有不同的病种分类,其中每一项相关的医疗服务都有很多灵活选择。以高血压为例,点开高血压并发症,下面包含:生活方式指导、体检、吸氧、康复治疗等多种可选医疗服务,且均明码标价,患者勾选所需项目后,最后可叠加出整个服务包的价格。
刘素萍说:“省内统一的家医签约项目库是纸质化的,而我们将它做成信息化健康平台后,既方便了医生,也方便了患者。从完成签约到落实服务,都变得更加便捷、规范化。”
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链
黎明中心的签约居民尹仁英是位慢阻肺患者,不久前,其在家突然发病后,中心家庭医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同时联系市一人医胸外科专家,短短一小时内把患者安排进了胸外科病房,次日顺利进行了手术。
曾在上海医院工作过的刘素萍坦言,2012年,她刚来黎明中心时,面对患者寥寥无几的状况,曾有过不小的心理落差,而现在,仅她所率领的家医团就服务近万名签约居民,“过去病房内空荡荡,现在是一床难求。”畅通的转诊渠道也是促进首诊留在基层的有力支撑,目前,该中心与一人医之间建立的双向转诊通道十分顺畅。首诊后如需转诊,串者可凭转诊单去一人医直接找相关专家,免挂号费、免排队。
黎明中心主任栾立敏介绍,该中心共拥有医生30名,其中像刘素萍这样的全科医生就有16名。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在这里非但不存在,相反,居民通过家医签约就能享受到与大医院相同的看病体验。
目前,黎明中心的家医签约服务包已经从儿童保健延及“安宁”疗护,覆盖了一个人的全生命周期。栾立敏表示,他们的目标就是打造好这条完整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链,引导不同年龄段、具有不同健康问题的居民,在需要医疗服务时“第一时间”寻找自己的家庭医生,从而将首诊紧紧吸聚在基层。
本报记者 王露
本报通讯员 江琴 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