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医生任国庆:
连续10年收获患者“重生日”致谢短信
每个人只有一个生日,然而对于一些经历过生死险境的人而言,还会有另一个记忆深刻的“重生日”。连续10年的同一天,江大附院急诊科主任任国庆都会收到一名患者发来的短消息,感谢他当年的救命之恩。这一天,正是这名患者的“重生日”。
此前曾在心脏内科工作了近20年的任国庆,2007年被调到急诊科后,一开始还有些不适应。一来他要放弃自己钻研多年的专业;二来急诊室的患者来去匆匆,且大多是重症,责任重大。“急诊的工作特点是节奏快,与患者交流少,你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多耽搁一秒,患者就多一分危险。”任国庆坦言,只有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足够信任,急诊医生才敢放手去做。
2009年5月下旬的一天,中午11点左右,急诊科来了一名心脏病患者,反复室颤,虽经医护人员反复电击,病情始终不稳定。任国庆闻讯后火急火燎地赶到现场,抢救依然在紧张进行中,但一时无法找到病发的诱因。
找不到病因,就意味着没法彻底帮助患者脱离危险。仔细观察分析了患者的情况后,任国庆确定,诱发该患者的病因是“极短联律的室性早搏”。这种病情相对罕见,发病表现特殊,且使用常规治疗方法无效,必须对症下药。随后,任国庆为患者推入了5毫克的药物“异搏定”,患者病情立马好转。一瞬间,家属对任国庆建立起了信任。
“技术始终是当好一名医生的第一要务。”从业整三十载,身为主任医师的任国庆,业余时间都不会放松学习。他说,只有学得越多、见识得越多,到了临床上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抓准要害。
令任国庆欣慰的是,后来这名患者一家人都和他成为朋友。患者本人每年一到自己那天发病被抢救的日子,就给任国庆发来一则短信,感谢他当年的救命之恩。现在不光他们成为朋友,两家的小孩间也认识了,一段起始于急诊室内的“医患情”,升华成两个家庭之间的暖心友谊。
任国庆说,医生用自己的医术赢得患者的信赖与认可,再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就一定能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耳鼻喉科医生黄秋生:
中断旅游,从山东赶回医院急救患者
“做医生的,只要自己手上有患者,心里就有牵挂。”谈起去年救治过的一位肿瘤手术患者,江大附院耳鼻喉科主任黄秋生由衷感慨道。
去年3月,这名60岁的男患者被查出喉咙上长有肿瘤,病情并不算复杂。给该患者做完手术过后几天,黄秋生就按既定计划出了远门,与家人一起去泰山旅游。然而到达目的地的第二天,科室里就给他打来求救电话,告知患者情况不好,肩膀越来越痛,到了彻夜难眠的地步。整个科室的医生都犯了难,找不到他疼痛的病因。
“那个电话一接,我就半点玩的心思都没有了,看什么都没兴趣。”黄秋生笑言,他当时已经登上了泰山顶,看见菩萨都忍不住拜一拜,希望保佑患者渡过难关。下山后,取得家人谅解的黄秋生,立即购买了当天晚上的火车票赶回医院,第一时间出现在患者床边,查看情况。
随后,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黄秋生翻看了很多资料,终于发现,与患者情况吻合的应是“风湿性多肌痛”。黄秋生说,“其实之前我们和风湿科的专家一起给他会诊过,当时没有发现问题,他所有风湿类指标都是正常的。”
与其他风湿性疾病不同的是,“风湿性多肌痛”在指标体系里比较隐秘,它只有两项指标会显示异常:血沉和C反应蛋白。经检查,患者果然属于此病,又一个疑难杂症被“揪”了出来!最后,黄秋生只用了几分钱一颗的口服药物“强的松”,就帮助患者缓解了病痛,患者不仅当晚踏踏实实睡了一觉,而且两天后就正常出院了。患者全家都被黄秋生的高超医术征服了,对他深深致谢。
黄秋生说,到现在他都能回味那天在泰山顶上接到电话时的焦虑心情,“那样的情况下,我只能赶回去,别无选择。”
儿科医生卢红艳:
“一颗大苹果”带来亲情般的甜蜜
一名小宝宝正常出生的胎龄是40周。临床上,28周以内出生的宝宝被称为“超未成熟儿”。而江大附院儿科主任卢红艳治疗过最危险的“超未成熟儿”还不到26周。当年那个“只有一颗大苹果”那么重的小宝宝,如今已是一位健健康康、活泼开朗、聪明可爱的5岁小男孩,每每见到卢红艳,都甜甜地称呼她“卢妈妈”。
时间回到5年前,卢红艳清晰记得一名产妇刚刚生下宝宝时的情景,不仅家属,连所有医护人员都惊住了:弱小到体重只有600克!家属既想抢救孩子,却又深怀忧虑,生怕孩子将来出现各类问题。这时,卢红艳鼓励他们:“我们共同努力吧,现在医学进步了,要有信心!”家属们顿时万分信任地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卢红艳身上。
小宝宝颅内出血、肺部发育不良、感染了多种并发症,从他出生那一天起,整整两个月时间,卢红艳和儿科的医护人员们动用了所有力量,恪尽职守。卢红艳说,孩子是一个家庭幸福的源泉,不到万不得已,她绝不轻言放弃,“我们抢救的不仅仅是患儿本身,更是整个家庭的欢乐和幸福”。
这边抢救宝宝之际,那边宝妈却险些出现产后忧郁症,卢红艳便创造条件让她能不断看到正在接受治疗且状况越来越好转的宝宝,甚至让她参与到宝宝的护理过程中,给予她信心与勇气。宝妈慢慢地走出了困境。
两个月时间,宝宝从600克长到了2公斤,一切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所有问题最终全都一一得到了解决。孩子出院后,卢红艳并没有放任不管,仍一直与家长保持着联系,还时不时上门为孩子护理。为表达感谢,这些年来,每当孩子过生日时,家长总不忘给卢红艳送来一束鲜花,贺卡上称其为“卢妈妈”。卢红艳和同事们则也会为孩子送去一份小蛋糕,祝他健康成长。
不久前,卢红艳还受邀参加了孩子的生日会。“卢妈妈”说,她和这个孩子早已不再是“医患”关系,而更像是母子般的亲人。
呼吸科医生钱粉红:
与重危患者一起在病区过春节
“感谢钱主任的医疗团队,在我们无助时,给予我们莫大的鼓励;在我们无知时,给予我们耐心的讲解;在检查结果出来时,总是第一时间告知。正是你们的精诚团结,才创造了一个奇迹,给予了我新生……”这是75岁的患者老蒋向江大附院呼吸科主任钱粉红送来的感谢信中的一段话。
今年春节期间,人人都在欢度佳节之际,钱粉红却在病房中陪伴着她的重危患者老蒋。通过半个月的医患合作及团队并肩作战,终于打赢了这场生命保卫战。
盐城人老蒋过去患有糖尿病,还曾进行过乳腺癌手术。春节前夕,她来到镇江的妹妹家中过年,不料体质偏弱的她遇上流感,感染上重症肺炎,来到江大附院就诊后,每天高烧不退,呼吸困难。
“当时普通的吸氧已经搞不定了,患者病情恶化迅速,我们每天随时关注她的情况,不停调整治疗方案。”钱粉红讲述,大年初一这天她哪儿也没去,就守在病区,随时待命。
大年初二,钱粉红全家回泰州老家拜年。这期间,她几乎隔一会儿就会与值班医生通一次电话,后来丈夫体恤地主动对她说:“你实在放不下心就赶回去吧,去医院好好照顾病人。”就这样,仅仅在泰州待了两天,钱粉红又急匆匆赶回了医院。
以老蒋当时的综合体质及凶恶病况,死亡率是极高的。“这样的危重患者,需要医生时刻盯在身旁,细节决定成败,病况与用药之间一定要平衡,不能大炮打蚊子。”尽管处在喜庆的春节氛围里,那些天人们看到的钱粉红却总是眉头深锁。
经过半个月的治疗,老蒋终于转危为安,康复出院。时过境迁,钱粉红通过回忆总结道,那一次的救治过程中所幸他们没有走错一步,环环相扣的每一次调整方案都及时有效,这才一点点把患者从鬼门关拉了回来。钱粉红表示,在此过程中,患者家人给予医生的信任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超声介入科医生陈宝定:
为年轻患者留住“美好未来”
甲状腺微创消融手术是江大附院超声介入科的特色技术。这项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得到了许多年轻患者的欢迎。不久前,该科主任陈宝定通过这项技术为一名刚刚工作的年轻男子成功避免了开刀。术后,小伙子给陈宝定发来一则感谢短信,感谢陈宝定的高明医术消解了他“对生活的恐惧”,让他对未来又充满了希望。陈宝定说:“每当看见患者健康起来,开朗起来,就会感受到医生这个职业的真正意义。”
这位24岁的小伙子小张去年刚刚毕业,在上海工作。发现脖子粗大后,他在医院检查发现有5厘米的甲状腺结节,若手术,首先会留疤,其次将来需要终生服药。小张从此陷入惶恐之中,对一切都失去了拼劲。就在其格外焦虑之时,家人网上搜到了江大附属医院在甲状腺微创消融手术方面领先国际的讯息,就这样,他慕名前来找到了陈宝定。
“5厘米的结节,做手术会有3至4厘米的疤痕,对这么一个还没谈对象的年轻小伙子来说,确实会产生很大心理冲击。”陈宝定说。
最终微创手术非常成功,术后小张颈部没有留下任何疤痕,他对手术效果满意之极,完全没有想到,困扰了自己几个月、几乎让他对生活失去信心的疾病,竟然用了不足一小时就得到了彻底解决!充满感激之情的小张,将陈宝定看作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回到上海后,他常常向陈宝定发来感谢信息,说他为自己“留住了美好的未来”。
患者的感恩之情也令陈宝定深受感动,他说,“医学技术在飞速发展,面对各类肿瘤,医生在切除与彻底放任不管之间,一直在寻找一个‘中间态’,这个‘中间态’就是为患者思考,为他选择最适合他的治疗方案,而不是只顾着治疗疾病,忽略患者对生活质量的需求。”
记者了解到,陈宝定目前正在研究的是通过超声结合基因,来评估癌症的恶性级别与程度,为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治疗。陈宝定认为,每一名医生都应该拼尽全力去推动医学的进步,满足越来越多患者的需求,为不同患者提供一份“更适合的治疗方案”。
■链接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目前共拥有55个科室;拥有628名医生,其中正高职称医生132名,副高职称175名;拥有住院床位1500张。
本报记者 王 露 本报通讯员 孙 卉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