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 令人振奋的成绩单
今年上半年,润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78亿元,增长6.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5亿元、占全年计划数的54%,其中税占比90.4%、居全市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2亿元,增长7.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04元、增长7.9%,高于经济增长水平……这一系列扎实数据,展示了润州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做好全区下半年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力量。
上半年
大兴狠抓落实之风,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
今年以来,润州区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解放思想大讨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一切在于落实”鲜明导向,紧紧围绕深耕城市经济、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动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凝聚政企同心、共谋发展的强烈共识
聚焦城市经济,牢牢保持发展的连续性、奋进性,把握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集中攻坚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升传统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智能制造业,做精做特文化旅游业,发展热度持续升温。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兑现产业奖励扶持资金4782.3万元,广大干部深入一线集中走访企业124家,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118条,举办首届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专家咨询会暨交汇点公开课,新华传媒智库在润州设立“智慧之家”,汇聚起政企同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取得稳中奋进、提质增效的发展成果
聚焦城市经济五大重点产业,抓项目、稳投资、增活力,现代服务业产业投资、应税营业收入分别增长93.9%、8.1%。大力推动产业项目建设与招引,实行单月集中签约、双月集中调度,星光时代广场、长江金融产业园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慧灵科技、北京瀚华等28个优质项目成功落户。市场活力持续增强,新增市场主体3713户。扎实开展人才工作,省“双创计划”、市“金山英才”申报人数分别增长5倍、1.7倍。
迈出创新治理、共建共享的崭新步伐
保持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的高压态势,认真贯彻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总要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提质提效。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4.8%,主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重点水域及国控断面水质均达优Ⅲ类。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扎实开展,实施官塘城中村等棚户区改造项目11个,安置岗子下片区等项目14个。城镇登记失业率1.46%、全市最低,荣获全省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称号,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抓实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要事
从严抓好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有力推动全区各级党组织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一步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净化了社会风气。全区上下思想高度统一,圆满完成机构改革任务,有效破除了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等体制机制弊端,更加优化更加顺畅高效,从机构职能上把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任务,高标准开展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持续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举办专题培训班。“三级联推”“两级领办”推动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有效落地,“三结三定”助力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提升。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持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创新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五心”工作法,广泛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投身经济社会发展。
下半年
瞄准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把握好“全面性”和“高水平”两个基点,对照“六个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树立“一切在于落实”的目标导向、工作导向、作风导向,瞄准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确保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决定性基础。
着力推动城市经济提质增效形成特色
坚定不移加快产业升级,构筑“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聚焦智能制造、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加快转型提升步伐,着力培育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坚持“项目为王”,全力以赴推进13个市、区重点产业项目,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提升精准招商、专业招商水平。锲而不舍打造创新“高地”,提升招才引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全力搭建科技创新载体。
着力推动三大攻坚战成效彰显群众认可
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忧患意识,突出源头管控,深化网格化社会治理,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严厉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等行为,聚焦企业生产关键环节,有效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以“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着力点,从严抓实长江流域保护修复,构筑“河清、水畅、岸美”生态环境。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结合润州实际,坚持扶贫扶志并举,因户施策改善帮扶对象的生活状况,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着力推动改革开放全面深化重点突破
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机遇,认清资源禀赋,找准发展定位,以产业承接为关键,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涉企事项一网“全链通”办理,积极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改革,让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推进全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完善各级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着力推动城市品质更加精细更有内涵
全力打造历史文化、生态宜居、交通枢纽、城市经济四张名片,不断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以“精美镇江”建设为统领,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为契机,营造干净整洁美观的生活环境和公共秩序。守住“乡土”、留下“乡愁”,坚持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都市农业,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美丽宜居的特色田园乡村。
着力提升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
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主题教育与学习赵亚夫、何以范等先进典型和首届“最美润州人”评选活动结合起来。用主题教育引领推动省委巡视整改工作、深化整改成效。以共驻共建互联互动为重点内容,聚焦组织提升,深化全域党建,巩固基层堡垒。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约束与激励并重,充分释放“三项机制”的制度效能,为基层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本报记者 孙晨飞
本版图片:陈岗 石玉成 陆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