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这组看似平凡的数字却承载着镇江“飞地”高桥镇人民群众的两个期待:畅达的交通环境和高质量发展前景。就交通而言,“233”是一条即将修建在家门口的国道;就发展而言,“233”是高桥人所追寻的线下“道路”,这条“道路”将引领这座滨江小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今年3月,在高桥镇第十八届人代会第四次会议闭幕式上,镇党委书记刘永利首次提出实施“233工程”,作为高桥实现全年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具体工作路径,即:2个聚焦——聚焦“项目建设、产业提升”;3个突破——实现“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的新突破;3个保障——以“效能巡查、群众监督、组织考核”为根本保障。
产业和项目是经济工作的中心。产业发展如何?项目进展如何?这已经成为高桥镇经济一线党员干部每天必须“梳理”的问题。在产业发展上,高桥人瞄准“转型提升”发力,在产业优化升级上,在立体交通建设上,在港产城融合发展上寻求突破。裘皮产业是高桥的传统支柱产业,该镇积极对接浙江海宁皮革城和南京禄口皮草小镇的运营管理,打造雪地靴专业交易市场和展销平台,形成产品展示、批发零售、设计研发、原料供应、物流配送、人才招聘等产业链规模集聚效应。现代物流业是高桥的新兴产业,该镇根据建设“现代物流枢纽区”的区域定位需求,以及长三角、宁镇扬一体化交通建设契机,着力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启动233国道建设,加快港区港口码头的报批报建,提升长江黄金水道“钻石区段”功能,形成铁路、公路、水路立体交通新局面。港口岸线是高桥拥有的资源优势,该镇以城镇为核心,以港口为依托,以临港产业为基础,形成互补共生的关系,强力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同时,着力打造综合性通用港口,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从而带动制造加工业,实现临港布产、以港兴产、以产兴镇。
在项目建设上,高桥镇围绕“投产达效”做功,在项目服务、项目招引、港区配套设施建设上寻求突破。一是举全镇之力推动孟家港项目和LNG项目两个重点项目的投产达效;二是充分依托现有电子电器和裘皮产业优势,向上下游延伸,开展项目招商;围绕港口岸线资源和LNG清洁能源进行产业链招商,聚焦招引港口物流、冷能产业项目,重点打造现代物流产业园、低碳冷能产业园。
高桥镇坚持把人民利益摆在最重要、最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的新突破,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生态环保方面,集中攻坚推进长江干流岸线船厂码头整治;集中治理工业聚集区和集镇区域水污染,严格控制沿江沿河区域新上污染排放项目,防止新的污染产生,争取区级断面南北大河持续达到三类水。在民生改善方面,完成幼儿园搬迁工作,启动康泰家园二期安置房建设,确保新建污水处理厂年底竣工,实施高红公路维修及农村道路提档升级。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动,启用垃圾中转站。通过惠民走访,积极帮助农户解决实际困难,全面完成“精准扶贫”“强村富民”达标任务。在社会治理方面,持续开展“清风行动”“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加大信访矛盾调处力度,建立预警机制,强化应急处理,引导群众依法解决信访矛盾,解决合理诉求,把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制度保障。为此,高桥镇建立了“效能巡查、群众监督、组织考核”工作机制。通过效能巡查工作小组,对生态环境、船厂整治、违章建筑、精准扶贫等重点工作开展巡查整改,落细落小、见事见人。通过“温暖高桥”公众号开辟的“民声墙”“回音壁”,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努力让人民群众的呼声变为掌声。通过运用“一线工作法、挂图作战法、督查考核法”,细化梳理明确部门三定方案和岗位职责,努力引导机关干部从“要我做”转变为“该我做”再提升为“我要做”。
龚啸 陆萍 崔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