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在大港街道悦心残疾人之家服务中心,于玲玲和残疾人伙伴正专注于手中的细线,穿孔、打结、封口(见图 张 燕 摄),不到30秒一个文件袋卡扣就制作完成了。在大港悦心养老助残中心的牵线搭桥下,于玲玲带领的残疾人“指尖”创业小组的业务,从手工串珠摆件制作到配件加工,不断“做大做强”。
走进大港街道悦心养老助残综合服务中心,二楼的工作室中,六七个残疾人围坐在一起,熟练地做着文件袋卡扣加工,有说有笑。2013年,在上海工作的于玲玲因为一场车祸腰部受损,目前只能依靠轮椅行动,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她通过网络自学串珠手工摆件,平日里拿到市集叫卖,每个月能补贴几百块的家用。“从前都是一个人在家做串珠比较无聊,现在团队人越来越多,还有固定的工作室,工作比之前增添了很多趣味。”她告诉记者,大港街道悦心养老助残综合服务中心成立后,了解到她目前创业的情况,专门为她提供了一间办公室作为工作室,聚集了社区其他残疾人一同加入了创业的“大家庭”,还帮助工作室开设了网店,目前于玲玲每个月能够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
大港街道港南花苑社区是新区较早迁入失地农民的社区,目前有近300位残疾人,部分家庭还是二代残疾;因就业困难、家庭收入低、照顾者文化水平较低,造成他们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缓解,产生了多样、复杂的问题。去年10月,悦心养老启动“优势视角下的贫困残疾人家庭精准服务”项目。历时8个月,项目通过组织专业的团队,深度了解残疾人家庭的个人生活史、家庭背景情况及其生活环境,从而对涉及生活、经济、法律和家庭伦理道德等问题进行专题或综合研究,以适当干预,实施精准帮扶。
协助解决残疾人医学和非医学问题,项目不仅对残疾人做心理辅导,通过谈话减缓残疾人的心理负担,为有康复希望的残疾人进行家庭康复指导,还积极联系相关公司,为残疾人承接简单的外包手工项目,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创业,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实际困难。
为了减少残疾人的孤独感,增强他们与社会的联系,项目还采用残疾人家庭互助会和残疾人家庭休养营的方式,促成形成互助支持小组,增强他们战胜困境的信心。截至目前,共组织“心灵加油站”“残疾人家庭互助会”“微心愿”“残疾人家庭休养营”“爱的回响展映”等活动20余次,帮助贫困残疾人家庭10户。“党和政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还有很多的志愿者、社会人士在关注和关心着我们。”于玲玲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能很快走出阴霾,重拾笑容,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大港街道悦心残疾人之家服务中心主任张再春告诉记者,项目实施以来得到了良好的反响,通过各种活动,服务对象和志愿者团队之间相互建立了互助、关爱、合作的亲密关系。虽然项目已经告一段落,但爱仍在继续,悦心残疾人之家将会继续关注残疾人群体,吸引更多的家庭成员加入互助志愿服务队,暖心帮扶,发挥潜能,互助共进,积极面对新的生活。
(张燕 蒋冰芝 白茹 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