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丹阳司法局针对主城区内商圈商场、店铺众多,法律服务需求大的情况,创新法治宣传模式,聚焦五大举措着力打造“法治商圈”,实现经济法治的有机融合。
聚焦惠民性,畅通维权之路。定期在人口密集的商圈区域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开展法律服务活动,重点进行《劳动合同法》等主题宣传,向劳动者和消费者介绍依法维权途径。组织法律服务人员开展“法律讲堂进商圈”活动,适时进行案例剖析交流,切实增强商圈内经营人员和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聚焦实效性,完善法治景观。将法治宣传教育与消费经济有机结合,在商场、超市、店铺、餐饮店等处融入法治文化元素,制作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宣传栏、法治漫画墙、法治雕塑等,使市民在消费休闲的同时学习法律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
聚焦服务性,打造法治超市。借鉴商业超市经营管理模式,在金鹰商场等地设置“法治超市”,内设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公证等“法律产品”供消费者挑选,还有专业律师、人民调解员等“超市服务员”定期坐班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第一时间回应民生法律需求。
聚焦公益性,健全普法队伍。牵头组织开展系列“普法志愿行”活动。依托商圈内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行业组织等人力物力资源优势组建商圈普法志愿者队伍,并充分发挥广大普法志愿者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广场、商场开展义务献血、爱心捐款、法律咨询等有影响力的社会服务活动。
聚焦传播性,传唱法治故事。依托商圈内的法治文化广场,联合周边的金鹰、八佰伴等商场举办法治文艺演出、法治书画展、法治谜语大家猜、法治影片放映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传唱法治故事,同时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现场推送传播,进一步提高了市民对普法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度。(郸思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