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镇江新区在全省率先探索并研究制订了全国第一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链审批清单(242项),在省、市相关部门指导下,最终形成《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清单》(175项)。
2012年镇江市简政放权改革中,新区获得除规划权之外的431项审批权限,成为当时全省拥有自主审批权限最多的开发区之一;紧接着,镇江新区推行“园内事、园内办”试点工作,探索“多评合一”、并联审批、四项联办等改革措施。改革迈出了第一步,但体制机制的活力还远远未被激发出来,制订开发区全链审批清单的课题摆在了面前。
开发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活跃因子,但由于开发区赋权不规范、不系统,导致开发区内权力事项碎片化,开发区企业从设立到办证,再到投资建项目,无法有效实现“一层全链审批”,对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激发市场活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审批哪些事项、需要打破哪些权限瓶颈,自建区以来一直缺少一次全面的摸排和梳理,这一问题在形成全链审批赋权清单的过程中得到了解决。”纲举目张,新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胡曦旬回忆起清单的制订,深有感触。先行先试,全国第一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链审批清单正式启用后,新区基本实现行政审批“全闭环”,保障企业群众“园内事园内办”,101个窗口、近300位工作人员,以平均每月1200件的办件量高效有序运转,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目前已然成为开发区打造“高配版”营商环境最有活力的单元体之一。(下转2版)
■短评
改革不停顿 开放不止步
龚江婷
在全国“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以全国第一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链审批清单为重要工作抓手,提高审批效率,提升营商环境,彰显着开发区在审批改革领域先行先试的勇气与担当。
开发区近30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体制机制的活力。敢闯敢试的镇江新区,在抢占营商环境高地上,下好行政审批改革“先手棋”,改革探索屡次受到国家、省、市肯定,不仅贡献了全国首张国家级经开区全链审批清单,还因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获省政府通报表扬,在2017年全省简政放权创业创新环境评价结果中,镇江新区在全省开发区序列中综合排名位列第一。
进入新时代,开发区更加注重内在觉醒和主动创新,紧抓制度变革“牛鼻子”,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定行走在探索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