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19年08月07日
第08版:绿色镇江

从“河长制”到“河长治”

——我市“四级河长”守护绿水清波

自从《润州区河长制湖长制有奖举报办法》出台,设在该区河长办的举报电话,就成了热线。8月6日,运粮河金山桥附近的居民打来电话,称发现有人私设地笼、非法网鱼。随着举报方式对外公布,越来越多的热心市民主动接过“河长”“湖长”的接力棒,加入水环境保护大军,有效推动了河湖治理高质量。

多年“老大难”问题解决

河长制是河湖管理工作的一项制度创新,也是我国水环境治理体系和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并被正式写入了《水污染防治法》。目前,我市共明确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1491人,管理3993个河湖库。村级及以下小微水体分片明确河长,实现了全市河湖库河长全覆盖,2017年底我市顺利通过省级验收,2018年初我市作为江苏省代表城市之一,接受了国家河长制工作期评估组评估,标志着我市河湖长制度全面建立。

“河湖不仅有人管,更要管得好”。近年来,我市加快推动各级河湖长从“挂名”到“挂帅”,河湖长制度从“有名”向“有实”转变,一批多年遗留的“老大难”问题彻底解决。

在扬中新坝镇联合集镇,因历史遗留问题,数十年来,公信河和全红河两河之间只有一个管涵相连,因年久老化,两河互不相通。得益于河长制形成合力推动了难题的解决。去年,该镇重建箱涵,彻底打通两河,并同步开展了新坝大港—全红河连通工程,让全红河这条断头河“活”了起来。

“我们镇有骨干河港7条,镇属一级河32条,农村河道421条,所有河道均登记入河道目录,在电子地图完成标注。”镇河长办副主任杨全福介绍,去年8月,他们还对全镇镇级32条镇级河道水质进行了检测,把脉问诊后设计出了“一片一策”整治方案。

“治水靠一个部门单打独斗不行。”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河长制”最大特征,就是全方面整合各级党委政府执行力,有效弥补了以往多部门分管、“九龙治水”的不足,最大程度凝聚了治水合力。目前,我市已经形成强大的“治水合力”,并且呈现出从“建制度”到“见成效”的实质性进展。

综合治理全面发力。2017年以来,我市累计完成疏浚县乡河道536公里,土方量713万立方米、整治村庄河塘1115座,土方量612万立方米,有效维持了河道基流,改善了河道水质;完成问题排口整治272个,今年新纳入的13条黑臭水体已整治11条,剩余的也正在收尾。上半年住建部、生态环境部检查时,我市一夜河黑臭整治效果明显,被列入光荣榜。

针对河湖突出问题,全市上下出重拳、用硬招,推动了各类整治工作落地见效。2018年10月,国家长江办《关于印发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涉及我市共129个项目。截至目前,要求在2018年拆除取缔的12个项目已全部拆除到位,剩余117个项目,已完成整改项目47个,正在整改项目40个,有29个项目正在积极开展前期工作,计划今年年内基本完成整治任务。

“两违”“三乱”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印发《镇江市河湖违法圈违和违法建设专项整治方案》《镇江市河湖“三乱”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全力推进“两违”(违法建设、违法圈圩)“三乱”(乱占、乱排、乱建)整治工作。全市重点河湖库共梳理“两违”项目216个,计划年内完成70%整治任务;省河长办交办长江(镇江段)整改问题24个,已完成20处。河湖“两违”“三乱”整治工作整体上在有序推进。

今年5月,总河长令要求,全市各级河长扛起使命担当,打赢打好“碧水保护战”与“河湖保卫战”。12名市级河长带头履职,2017年至今,累计认河、巡河和督查200余次,现场交办整治任务,下发市级河长交办单近160份,各市(区)级河长交办单1000余份,区级以上河长共巡河约1600余次。

“河湖不仅有人管,更被管得好。”今年1-5月,全市地表水国、省考断面优Ⅲ比率分别为87.5%、90%,均优于年度目标,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12.5和20个百分点,分别列全省第四和第二位。本报记者 朱婕 本报实习生 夏欣如

2019-08-07 ——我市“四级河长”守护绿水清波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38782.html 1 3 从“河长制”到“河长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