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19年08月07日
第02版:要闻

从“单打独斗”到“共防共治”

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运行显成效

本报讯 日前,市民刘先生发现小区附近一家企业经常有酸臭味散发出来,他通过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反映了这一问题,第二天就收到生态环境部门回复,同时,平台安排了环境监察人员现场检查。

去年12月,我市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上线并试运行。12345热线、“数字城管”、生态环境部微信平台、中央和省环保督察组交办、省委巡视交办、263举报等各类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线索,全部纳入平台实现动态监管,实时抓取数据、在线处置,实现了问题线索的全覆盖。综合监管平台运行以来,共录入有效线索10320条,已办结9808件,办结率95%。

“这个就是平台运行的界面,市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公安局、交通局、水利局、住建局等具有污染防治工作职责的部门和区镇全部纳入综合监管平台。”在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办公室,平台负责人朱发斌通过投影边演示边告诉记者,所有的举报线索实现在线受理、任务在线交办、履职在线监管。以污染问题线索分析处置的全流程为主线,执法治污行为全流程线上输录,平台在每个节点均设置风险预警,从问题线索处置、任务分流到执法核查、处罚整改、事后督察等全过程覆盖。此外,平台还实现提醒办理、在线比对、实时跟踪、动态反馈,以强化部门履职能力和主管部门自我监管。

记者注意到,按照板块统计,有效问题线索数量京口最多,高新区最少,办结率最高的是句容;按照部门分类,有效问题线索录入量生态环境部门最多,商务、工信部门无数据。

朱发斌坦言,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运行以来,实现了以监督促履责,以履责助攻坚,通过紧盯环保重点问题处置、压实污染防治工作任务、推动网格化社会监督、共同推进污染防治工作,让环境执法由“单打独斗”向“共防共治”转变,从而使环境监管过程“活”了起来,倒逼执法人员工作更加规范,较好地维护群众合法的环境权益,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下一步,将对平台功能进行完善,纳入更多的职能部门,畅通市民反映的渠道,在本地论坛、微博等开设直达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的页面等,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杨佩佩 张倩羽)

2019-08-07 从“单打独斗”到“共防共治”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38739.html 1 3 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运行显成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