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019年08月06日
第02版:要闻

句容解塘: 20棵草莓苗育出“万山红遍”

(上接1版)

记者在解塘村走访时,还见到了两户当时的“草莓楼”。张冬才告诉记者,种植草莓带来的效益很快让一部分农民富了起来,解塘是当时全镇第一个盖楼房的村。村里还有一批农民购买了当时价值6000多元的摩托车,农民的年收入是其他村农民的两三倍。

1992年,赵亚夫开始帮助农民种植反季节草莓,用竹架搭起大棚种植,亩效益达到了3000多元。在1994年遇到雪灾天气后,竹架被弃用,改用钢架大棚,使草莓种植走上了正轨,当年钢架大棚在周边地区发展到1万多亩,亩均效益达到1万元。当时,解塘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致富,披上一亩塑料布,一年变成万元户。”

农民种植草莓富了,他们没忘记赵亚夫和他的团队付出的辛勤努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要致富找亚夫”这句至今仍流传的名言的来历。现任村党总支书记的张冬才告诉记者,当年《致富报》的记者来解塘采访时,让张冬才用一句话概括对赵亚夫的感激之情,张冬才随口就说出了“要致富,找亚夫”这句代表全体百姓的心里话,这句话在白兔乃至全市流传了30多年。

如今,白兔镇,是一座以草莓闻名的小镇,早在2003年,该镇就获得“中国草莓之乡”的美誉。2015年3月,句容白兔镇举办首届白兔草莓文化节,至今年3月已连续举办了5届,该节庆活动不仅带火了草莓销售,带热了乡村旅游,擦亮了中国草莓之乡的招牌,更为果农们开启了一条农旅融合的致富路,一步步引导白兔镇乡村旅游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果农笪小华告诉记者,从去年12月草莓上市到结束,我们没有出去卖过一颗”。笪小华笑着说,没发展旅游前,草莓还没上市就急着找销路,如今坐在家里就能把草莓卖出去。笪小华透露,上市4个月,游客采摘草莓已为他带来了15万元的收入,今年收入30万元。

游客多了,果农们也越来越注重游客体验了。在纪荣喜的高架草莓园里,一颗颗草莓被种植在1.2米左右的高架上,“游客站着就能摘,草莓不沾土也更干净,拍照发朋友圈好看,而且摘了就能吃”。纪荣喜告诉记者,他的高架草莓很受欢迎,不仅有旅行社的人来找他合作,还有一些企业单位、开发商喜欢带客户来摘草莓,每年近80万元的草莓销售额中,有30%来自旅游收入。本报记者 滕庆海

2019-08-06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38625.html 1 3 句容解塘: 20棵草莓苗育出“万山红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