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19年08月02日
第10版:西津渡

原始救生圈——水带子

□ 秦 文

救生圈,是水上救生的必备器材之一,究竟何时出现,已不可考,但至少在明末清初,京杭大运河中就已经出现了类似救生圈的救生器具,它有一个形象而奇特的名字——水带子。

生活在乾嘉年代被尊为一代名儒、三朝阁老、九省疆臣的阮元曾在他的《广陵诗事》一书中专门记载了这件事;书中写道:“康熙乙丑(1685年),高宝水决,人每以水带子自随。”

“水带子”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有什么作用呢?

阮元特地引用清初著名词人朱彝尊的一首诗作说明,朱彝尊的《水带子歌》写道:“刮磨者匠髹者工,惟智创物变乃通。置之双腋下,络颈双青。中流踏浪如御风,过涉不愁灭顶凶。”诗中说,水带子乃是一件经过工匠刮磨并油漆过的器具,用时置放在双腋之下,上面有两条青粗布带子可扣系在脖颈上。有了它就可以到运河中间去踏浪,飘浮水上犹如御风而行,过河涉水不要担心再有灭顶之灾了。

阮元在文章里指出朱彝尊此诗里的一处错误,他说“水带子上有两绳,乃系两股,非络颈也”。阮元曾做过湖广、两广总督,并且带过水师,他曾有意制造过一批水带子,给他麾下的水兵们作水战时救生之用。因此他知道水带子是扣在大腿上要比系在脖子上安全得多,阮元是最早将水带子移作军用的有心人。

从朱彝尊的诗和阮元的书中,我们可以大体知道,水带子乃是一种质地轻而浮力甚大的木制物,否则是无须刮磨和油漆的,它与今天使用的救生圈是水带子的升级版,除了材料不同,另有不同的一是套在腰间,一是置于腋下。其功能没有根本的区别,水带子是康熙年间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是当时水上行船人和水兵赖以救生的器具,是现代救生圈的雏形和鼻祖,阮元则是它的改进和推广者。

康熙年间高邮、宝应一带水灾频仍,为了在运河水决时实行自救,人们发明了这种水上救生用具,正因为非常管用,活人甚众,因而为诗人和学者瞩目,遗憾的是迄今我们还不知道水带子的发明者是谁。

民国学者瞿兑之在所著的《养和室随笔》以水带子作了专题,认为:“今世通行之救生圈,古已有之”。这“古已有之”的就是水带子,它比现今的救生圈早了近200年。

2019-08-02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38205.html 1 3 原始救生圈——水带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