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镇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按照省自然资源厅工作部署,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围绕“两统一”核心职责,以“优空间、护资源、促集约”为工作主线,深化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重大改革,加快机构融合、业务融合、人员融合,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较好完成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撑和服务保障。
稳步推进机构改革
按照全市机构改革工作统一部署,1月29日上午,新组建的镇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正式挂牌成立。2月28日,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挂牌成立。7月20日,丹徒、京口、润州三个分局挂牌成立。该局严格对照要求,精心拟定三定方案,科学设置内设机构。丹阳、句容、扬中市局以及京口、丹徒、润州、高新区分局三定方案已正式批准,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为副处级单位,待省委编办批复后施行。同时,根据市机构改革要求,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和市房产交易中心合并组建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也于6月3日挂牌成立。
强化党建和业务工作
深度融合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强政治学习,提升履职能力。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好中心组学习制度、“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党员注册学习等活动,推动理论教育入脑入心。把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纳入党的宣传教育工作总体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党风廉政专题教育和警示教育,使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强化组织功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好党员积分制管理工作,夯实宣传思想文化各项工作的组织基础,强化党员党性观念。以落实“三会一课”为重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落实推进“书记项目”,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深化作风效能建设,强化监督问责。着力推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紧紧围绕“三大攻坚战”、重大项目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推动作风效能持续提升。
加快推进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该局大力推进三调攻坚任务,4月3日全市调查成果数据入库工作100%完成,列全省第一序列。组织50多名行政和技术人员进驻南京攻坚点,开展县级成果自查修改、市级复查督导等工作。京口区、镇江新区、扬中市等3家调查成果已通过省级检查,全市完成比例达43%,居全省第二,其中扬中市为全省第一个通过省级检查的县级市。有序开展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已完成18个乡镇的权籍调查。与市民政局联合开展“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共排查出不动产登记中存在不规范地名65个。江苏省卫星影像云服务平台“镇江站”正式授牌,将为全市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重大战略等提供全方位全天候遥感服务。
坚持规划统筹引领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编制了《中心城区“多规合一”空间协调规划》,推进全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建立便捷高效的信息化辅助决策平台。紧扣长江经济带和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等战略,做好《镇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编制前期准备工作。按照交通提优的目标,修编《镇江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8-2035)》,编制《宁镇扬一体化交通规划研究》,构建综合交通体系。修编《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8-2035)》,深化完成《镇江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划定规划》,并报市规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审查。编制《镇江市区镇村布局规划(乡村振兴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
该局牵头起草的《镇江市山体保护条例》,现已提交市人大常委会表决。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开展“大棚房”专项清理整治,45个违法违规项目已全部整改到位,通过省级验收。推进2018年土地例行督察问题整改,全市宗数、面积和资金整改到位率分别达80.69%、80.52%、73.23%。开展2018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发现违法用地207宗957.75亩(耕地583.56亩),违法用地占用耕地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比例7.41%。起草报请市政府下发了《镇江市历史违法用地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方案》。牵头做好耕地破坏鉴定,上半年全市耕地破坏鉴定5宗,涉及违法用地217.36亩,确认毁坏耕地54.05亩。与扬州市建立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机制,共同做好林业有害生物尤其是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工作。全力推进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工作,编制《长江(镇江段)造林绿化和湿地保护规划》《长江(镇江段)造林绿化建设方案》,完成长江两岸绿化造林700余亩,超过年度工作任务50%以上。实施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开展图斑核查,确认治理点位。推进绿色矿山建设,6家大中型矿山企业全部推行绿色矿山建设,1家被授予国家级绿色矿山称号,2家被录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信息库。加强镇江长江豚类、句容宝华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和管理,完成中央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工作市级销号。
强化自然资源综合管控
该局编制了2019年土地储备计划,评估经营性用地底价,合理调整,规范运作。上半年,全市出让土地5076.99亩,土地出让金95.4亿元。其中,市区出让经营性用地29宗892.49亩,土地出让金38.6亿元。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7亿元。审查上报24个建设用地批次(项目),报批用地8332亩,其中,农用地6680亩(耕地4732亩),有力保障了312国道宁镇段等市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合理调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将润州区36.7公顷规划指标用于解决丹徒区规划空间不足问题。修改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镇江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调整方案》,通过自然资源部批准,保障了镇江东站等重大项目建设。修订《镇江市宅基地管理办法》,推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推进矿产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完成全市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调查工作,通过省厅验收。对丹徒区、丹阳市、句容市压矿调查进行了预登记。
坚持服务为民利民
该局上线“登记交易税收一窗受理服务”平台,真正实现“一窗受理”模式。压缩办理时间,全市各级不动产登记中心全部实现一般登记3-5个工作日内办结。更新便民服务举措,将登记服务延伸至乡镇,设立乡镇受理点13个。在银行、公积金开设便民服务窗口,办理网点和端口数量达到50个。对全市各登记中心咨询热线开展暗访评测,确保热线持续高标准运行。推进阳光征地,完成征地项目30宗2959亩,安置失地农民2228人。深入推进系统内扫黑除恶工作,研究制定《镇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工作制度》等7项工作制度。完善群测群防四级网络,发布《2019年度镇江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共排查出全市地灾防治隐患点、危险点203处。
立足新起点,奋力新作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表示,下阶段,将重点围绕五个方面开展工作,努力实现大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逐层传导压力至基层,严格落实“两个责任”。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述职述廉考核制度,督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履行情况,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夯实基层基础,深入实施“先锋亮绩、积分管理”制度,增强党组织吸引力,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
二是深入实施生态保护修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土地执法监管,加大执法巡查。加大长江岸线生态保护力度,加快岸线整治、湿地修复、宕口质量。以“三区两线”为重点,开展重点区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编制完成镇江市矿山环境详查和治理规划,配合完成西南片区整治。
三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启动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统筹优化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性。配合做好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四是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深化自然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供给方式、供给质量、供给效率上下功夫,增强土地市场供给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实施“增存挂钩”,更大力度推进批而未供、闲置低效用地再开发。
五是坚定不移助推产业强市。切实做好重大项目用地保障,优先保障省市确定年度重大投资项目,向重大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倾斜。坚持“以亩产、效益、能耗、环境论英雄”的导向,实施差别化供地政策。
印文风 张凤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