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一阵低沉的爆炸声响起,一幢老旧的建筑瞬间坍塌。带着硝烟味的烟尘散去,张耀良露出了坚毅的笑容。
这是江苏长江爆破工程公司爆破现场的寻常一幕,董事长张耀良习惯性地一线指挥。从老山前线的战斗英雄,到江苏省内有名的爆破专家,张耀良由硝烟走向硝烟,在惊心动魄的爆炸声中,开创了令人称叹的爆破事业。
而每当硝烟散去,总能见到张耀良挺拔的军姿。这是一名优秀退役军人的军姿,一个军姿就是一面旗帜。
别趴下:一个军姿是一面旗帜
一日从军,军姿永在。张耀良的故事,要从他的军旅生涯说起——
1979年,18岁的张耀良应征入伍。此前,他在地方参加过三次高考,均未能如愿。不服输的劲头到了部队进一步被强化,入伍第三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地爆专业五年制本科。而这,后来成为他“爆破人生”的起点。
1986年,刚刚从军校毕业的张耀良,主动申请去老山前线。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他光荣负伤,从此留下二等乙级伤残。随后,张耀良被分配到原济南军区工兵某团,从连长、教导队长干到股长,后调入军区后勤,成为一名文职人员。
1996年,面临转业的张耀良,原本可在党政机关获得一个不错的岗位,但他却带领5名复转军人,毅然选择创业。他要创办一家爆破工程公司,用一种不甘平静、告别舒适的方式,为自己的人生之路“破旧立新”。
创业之初,钱是个问题。为了筹集启动资金,张耀良四处奔走,最终借来十几万元。在租用镇江氧气厂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门面房中,长江爆破艰难起步。然而辛苦干了一年,张耀良不仅没赚到钱,还向战友借了3万元,才发了工人工资。屋漏偏逢连夜雨。1998年,在一次施工中,因山体滑坡,一名工人被当场砸死。赔付了10万元抚恤金的公司,陷入更大困顿。
是继续干,还是关门?张耀良选择了前者。事后他回忆:“当时很多人都劝我放弃,但我想我是个军人,困难面前决不能趴下!”
知难而上,寻找生机,杀出重围。张耀良赋予长江爆破以军人品格。随后的每次爆破作业中,他们从设计方案,到钻孔、装药、清运垃圾,每个环节更加一丝不苟。(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