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12日
第03版:社会

市一人医推进“胸痛中心镇江模式”建设

着力打造全市胸痛中心急救地图

本报记者 王露 本报通讯员 朱研

胸痛是最常见的急症之一,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等都是致死率较高的胸痛原因。近日,市一人医联合全市多家二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立“市级胸痛中心联盟”,推进“胸痛中心镇江模式”的建设。

这代表着,我市将构建出一套更加完善的院前、院中、院后无缝连接的一体化急性胸痛救治体系,最大限度缩短急救时间,为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形成“镇江特色”

急性胸痛分级诊疗模式

2015年,市一人医成为全市首家国家级胸痛中心,致力于胸痛疾病诊治和流程建设的规范化建设,中心的各项运行指标数据均在全省前列。

“然而中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我们发现患者的死亡率并没有明显下降,数据分析,是患者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到二级医院、三级医院,相关的通道体系没有很好的衔接。我们需要进一步进行改进流程。”市一人医副院长毛镇伟介绍,成立“市级胸痛中心联盟”后,他们将以“市级胸痛中心联盟”建设为突破口,由市一人医国家级胸痛中心为龙头,二级综合医院为枢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120急救体系全面参与。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撑,实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及与 120 急救体系的数据共享与无缝对接,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急性胸痛救治分级诊疗体系。

记者了解到,“胸痛中心镇江模式”具有明确的目标:“镇江模式”要形成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急救车平均出车时间(含调度时间)≤3 分钟;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的时间≤10分钟;急诊肌钙蛋白自抽到出报告时间≤20分钟;急性胸痛患者从首次医疗接触至完成初步诊断≤30 分钟……一系列的标准将最大程度提高急性胸痛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打造镇江“胸痛急救地图”

对市民而言,如何在发病时第一时间找到具有胸痛急救能力的医疗机构是最关键的。毛镇伟表示,联盟的成立将逐渐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让它们逐渐具备胸痛疾病的诊治能力,从而打造出一张分布密集的镇江胸痛中心救治地图。

记者了解到,本次加入联盟的成员单位共有22家,包括市二人医、市四人医、市急救中心、句容天王卫生院等多家医疗机构。“胸痛中心镇江模式”要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建立基层版胸痛中心,按照技术要求开展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其他医疗机构要能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首诊和筛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需按照规范要求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首诊和筛查,对低危急性胸痛患者进行评估及处理,对需行PCI治疗的胸痛患者能够及时、规范的转运,并开展高危病人筛查、监控工作,完善健康档案等工作。各医院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健康宣教,增加公众对急性胸痛相关疾病的了解,实现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模式转移。

“我们的目标是让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加入进来,通过各种平台的培训提升他们的能力。”毛镇伟表示,胸痛中心的微信群内现在是24小时沟通状态,基层医生任何时间发出任何疑问都会得到专家的及时帮助。未来,经过筛选和整合,势必会打造一张胸痛急救地图,患者在有需要时只需查看手机就能在最近的胸痛中心得到精确的治疗。

2019-07-12 市一人医推进“胸痛中心镇江模式”建设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35226.html 1 3 着力打造全市胸痛中心急救地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