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31日
第09版:镇江周刊

感知传统文化 锻造强健体魄

——探访我市校园特色体育建设

本报记者 贺 莺

学校体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着体育的育人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把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棋类等传统体育项目引入校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不仅让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还形成有各自特色的体育校园文化。

乐在“棋”中 感受文化

传统体育项目在校园文化中魅力独具

近日,记者来到市红旗小学,棋类活动室内小棋手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坐在围棋盘前,两两对弈,捉对厮杀。该校副校长乔蓓告诉记者,这仅是学校棋类文化活动的一隅。“我们学校20多年前就从众多体育项目中选择棋类作为传统体育项目着力打造,开展棋类培训和竞赛活动。目前,学校棋类教育涵盖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国际跳棋、五子棋五大棋种,校内开设有棋类活动室、棋文化广场、棋文化长廊和棋文化专题网站,可谓处处有棋韵,让孩子们随时随地都能‘触摸’到这‘棋’中魅力。”

红旗小学是我市极具特色的棋类运动学校,每年的红旗杯全省少儿棋类公开赛吸引了上千人参加,已连续举办了16届,是江苏省民间举办的唯一的计划内省赛,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棋类特色实验学校”“全国棋类教学实验基地”“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等称号,开设的棋类课程,每个年级都不同,形成学生棋类技能、棋品、棋德螺旋上升发展的培养模式。

乔蓓表示,下棋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心理耐挫力的提高,更能让他们从下棋中学习到做人的道理。“孩子们从棋中能够得到精神和思维上的沉淀,一盘棋局,平视阵地是肯定不行的,若要赢得胜利,需要站在高处扩大视野,这对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有非常大的帮助。”

记者从体育局了解到,在我市像红旗小学这样的体育项目特色学校还不少,如扬中一中的曲棍球、丹阳云阳中学的女足、八叉巷小学的乒乓球、镇江实验学校的田径、篮球等。全市73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有21所获得2017-2020新一轮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命名。这些学校都在不断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美育社团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学校生活。

特色引领 课程保障

体育传统项目进校园仍需各方合力

近年来,青少年体质下滑的情况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我市,也不时有学生体质虚弱的新闻发生,如今年清明节,某校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时,站立的学生接连晕倒了好几个,引起了较大的舆论关注。在中小学校园里,“小眼镜”越来越多,尴尬的背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缺少有效的体育锻炼。正因如此,“体育传统项目进校园”一直是热议话题。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做家长的最大幸福。我非常支持体育传统项目进校园,让孩子在课后能参与体育锻炼,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参加。”一位孩子在读小学六年级的王姓家长说,“孩子从小就喜欢踢足球,我们也利用寒暑假将孩子送到上海、杭州的一些俱乐部参加集训,在那里我们就感受到很大差距,我们平时在学校接触足球的时间,比起发达城市的孩子就少得可怜,在竞争上我们很是吃亏。如果学校有此类的特色项目,天天有课,周周训练,那肯定就不一样了。”

市教育局体卫处副处长马正汉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体育活动带给孩子们阳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体育育人的最终目的,将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引进校园,不但可以有效加强青少年近视、肥胖问题的综合防控,有效减少校园‘小眼镜’‘小胖墩’,学生还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和比赛,获得正能量,帮助孩子们全面成长。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不仅是办学理念的一种创新,更反映出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是一种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是现在很多学校体育传统项目相对单一,缺少专业的老师指导,条件和状况需要逐步改善,这并不是仅仅依靠学校和体育部门所能完成,更有全局统筹和社会氛围的问题。“在现行机制下,决定校园体育发展不仅仅是课程的设置,更重要的是重视的程度,简单来说占课的现象不能太多吧。另外,在考试升学之类的强大压力面前,大部分的学生家长很难支持孩子在体育项目上花太多的精力,这是个现实的情况。”

教体融合 “一校一品”

合力推动校园体育特色项目发展

为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我市制定并发布了关于推进教体融合的意见政策,深化“一校一品”建设和学校体育特色发展,共同推进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同时狠抓体育教育教学培训,启动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提升计划,推动体育设施儿童化、趣味化、游戏化建设。

“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武术等20多个传统体育项目,都分别入驻全市各个学校。其中,校园足球,普及推进最好。不仅在中小学创建校园足球,还将校园足球特色创建进一步延伸到幼儿园。目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17所,省级足球特色幼儿园20所,市级以上足球特色幼儿园95所。今年将再创建12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15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市体育局竞技处处长张志超说,利用送项目进校园,做一些普及推广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学生掌握2项以上体育技能,体验到体育锻炼的快乐,增强体质。利用体育项目进校园,实施市队校办、省队市办,构建一体化业余训练网络体系,进一步提升青少年优秀后备体育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近年来,我市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都要联合主办一系列青少年体育赛事,如少儿棋类、武术、乒乓球、羽毛球等。张志超告诉记者,体育竞技比赛,对培养青少年团结向上、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和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019年,我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联赛少儿体育竞赛计划就有23个,几乎每个月都有好几场不同项目的比赛。(摄影:柯尊礼 寻小慧)

2019-05-31 ——探访我市校园特色体育建设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9137.html 1 3 感知传统文化 锻造强健体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