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栾继业
■人物简介
李芾,云南昆明人,留德工学博士,铁路机车车辆专家,1999年作为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从德国归国并受聘于西南交通大学。近年来,李芾教授主持多项国家“863”“973”及“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为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2015年,李芾受聘丹阳的江苏鼎泰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担任公司技术负责人。他主持的“高速列车制动盘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项目2016年入选了镇江首届“金山英才”顶尖人才计划资助项目。
联系李芾教授采访时,他正在青岛忙着主持中车四方公司的有关专业技术鉴定会。
近年来,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期,作为国内铁路机车方面的权威专家,李芾教授几乎从未缺席相关重大项目的研发、评审或验收。他先后主持了我国第一列摆式列车的动车转向架、第一台时速200公里交流传动动车组转向架等研发工作……这位在业内大名鼎鼎的重量级人物,在2015年8月竟出人意料地来到丹阳吕城镇一家当时并不起眼的民营企业——江苏鼎泰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担任了技术负责人,“小庙也能引来大菩萨”有何门道呢?
李芾教授的解释很朴实,这都和“情”字有关:鼎泰董事长陈国贤求贤若渴,多次盛情邀请李芾来企业看看,用诚心实意感动了李芾;江苏的轨道交通产业正在兴起,仅丹阳就有20多家企业的多种产品覆盖轨道交通产业的多个领域,政府部门、相关领导更是真情服务,吸引着动车、地铁、轻轨等方面的各类人才在此集聚;此外李芾祖籍南京,血脉中自然有着对江苏的“家乡亲情”,这些机缘最终促成了李芾与镇江结缘。
李芾在鼎泰主持的“高速列车制动盘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项目,简单地讲就是为高速动车组制造刹车盘。“可别小看这些貌不惊人的铁盘子,它们都是铸钢的,貌似简单,其实材料、结构、散热等都很讲究,经历了千万次试验,一片有约100公斤重,安装在列车的轮轴上,当高速列车以每小时200-350公里的速度行进,要令其平稳停靠就靠它们了!你想想,高速行进的动车加上载重负荷有多大的动能,有的还要二次制动,车上那么多人员的安危全系于此,所以从研发开始每一个环节都强调‘品质大如天、安全是生命’。”(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