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019年04月27日
第01版:头版头条

林田中:潜心酿醋,非遗传承历久弥新

本报记者 谭艺婷 本报通讯员 范翊 王娜

践行“四力”教育实践 书写新时代镇江故事

镇江工匠·奋斗者的风采

“江南人的灵秀,赋予醋另一种性格”。作为中国四大名醋之一,镇江香醋闻名遐迩。拥有近一百八十年制醋历史的恒顺香醋,更是镇江香醋招牌中的招牌。有一位酿醋工匠带着一群工人终日坚守在生产一线,握紧“固态分层发酵技艺”非遗传承的接力棒,潜心改良创新,将香醋的年平均产出率稳步提升;对米醋的醋酸菌种分离复壮并成功接入纯酿造白醋,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位工匠就是江苏恒顺集团有限公司制醋车间主任林田中,荣膺“2018年江苏工匠”称号。日前,记者来到恒顺集团,现场感知食醋制造业的匠人匠心。

走进厂区,香醋特有的味道沁入心田。在核心生产区制醋车间见到了林田中时,他正在车间二楼的发酵池边和一线工人交谈。林田中向记者介绍:“这些料就是醋醅,要通过机械不断地来回翻铲,像这样长的发酵池我们厂区一共有800个。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已经取代大部分的人力劳动。如果按老传统手工翻,我们这里要几百号工人,现在这几层加起来也就10个工人。”香醋酿制经过制酒、制醅、淋醋、煎醋四个流程40多道工序,而其核心就是制醅。林田中说,醋醅的料疏松度要靠人来掌控。在酿醋的21天里,每一天醋醅颜色都在变化,“我们这里是24小时值班制,以便观察掌握醋醅的变化,头几天是生料颜色,中期变深,成熟了就变成红棕色。”

下到一楼,醋味的浓度明显提升,“你来得正巧,今天是这批醋醅发酵的最后一天,这个季节也是最适合醋酸菌活跃的季节。”林田中认为,干什么工作都得仔细,要懂得观察。“一斤米七斤醋”是老祖宗留下的制醋口诀,工人们遵循这个规则按部就班开展生产。林田中担任制醋车间主任后发现,醋的产出受人为影响很大。而如何借助现代工艺,将传统手艺的魅力发扬光大,精益求精?林田中带领团队,花了半年的时间,把制醋大大小小40多道工序梳理了一遍,对所有细节进行规范,重新编写完善了制醋操作手册。同时,他还对设备进行改良,优化传淋管设计,和打醋管合并使用,满足了工艺流程中双向传淋的要求。(下转2版)

■编者按:

把握“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时代脉搏,为时代的追梦人鼓劲喝彩。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着力展示我市产业工人在参与推进镇江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的精湛技艺和精神风貌,分享匠人匠心扎根生产一线、践行产业强市的奋斗历程,本报今起推出“镇江工匠·奋斗者的风采”系列报道。以身边的“匠人匠心”号召全市上下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苦干实干、敢于追梦,在镇江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阔步前行。

2019-04-27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4216.html 1 3 林田中:潜心酿醋,非遗传承历久弥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