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21日
第07版:金色田野

乡村旅游奏响“春天经济”

江心洲挖野菜。 周迎 摄

本报记者 周迎 本报通讯员 许开飞

阳春三月,和煦的春光“推开”冬日的寒意,加速着大地“返绿”的速度。花红柳绿间,市民们外出踏青、携友同游的热情也再次“萌发”,一大波暖暖的“春天经济”,正托举着新时代镇江乡村旅游的热度节节攀升。

阳光福利——草莓

随着阴雨天气的“退场”,阳光终于抢回了“制空权”。阳光加上气温回升,吹响了我市低迷已久的地产鲜果草莓加速成熟的号角。产量上升、价格坚挺、游客集聚,春天里的好天气给草莓种植户送上了一大波福利。

上午9点过后,白兔镇草莓种植户朱文忠的大棚里开始热闹起来,路边的摊位引来了大批采摘客进入了草莓大棚,大家三五成群,品尝鲜果,采摘美味。“不下雨,温度也高,游客就多了,比起2月份那是好多了。”朱文忠笑着说,“2月份连续阴雨,有时候一周都来不了1000人。而3月份以来,每周进园的采摘人数都超过3000人,特别是周六、周日,都忙不过来。”

据了解,受去年12月至今年2月的多轮阴雨天气影响,草莓生长较往年同期慢了很多,由此也带来了价格的高企,以白兔镇为例,普通农户的入园采摘价格为每500克25元-30元,远高于去年同期的15元,在高价格的帮助下,今年白兔农户的亩均草莓销售收入已达到1.5万元-3万元。

虽然价格高,但也有幸福的烦恼。种植户王柏生每个周一到周五都会紧锁自家草莓大棚的大门,不让游客入园采摘,一问原因,依旧是产量惹的祸。“现在价格是不错,但产量还是跟不上,很多游客想入园采摘,我生怕损耗太大,平时都不开放,只在周六、周日开放两天。”王柏生无奈地表示,希望高温持续,产量快点上来,早点结束“有价无市”的尴尬,让春天的“红包”来得更多。

春天馈赠——野菜

野菜,是春天大自然的馈赠,在田间地头窜出来,带着春天独有的香、脆,让人们趋之若鹜。今年,丹徒区江心洲的野菜节在春意盎然的3月已如期而至。

吹着夹杂着水气的江风,登上“江中明珠”江心洲的市民或许都有些迫不及待,记忆中那些野菜的老味道是否还在?是否今年还能有采摘的好收获……游客的担心或许是多余的,因为“滩八样”一点没变,芦蒿薹、马兰头、野生水芹、花柴笋、枸杞头、野茭白、荠菜、菊花脑还在熟悉的地方,还是熟悉的味道。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江心洲还在“滩八样”的基础上增添了新成员,在江心洲创业的房福斌从北京农科院引进的“三七菜”,又名景天三七、土三七,经几年的试种后获得成功,上市即受到市场欢迎。因其食药同材,一年三季可采摘,经济价值高,今年向村民推广,为江心洲的野菜增添了新品种,上岛尝鲜的市民有了新的选择。

据了解,随着市民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原生态的野菜也越发受到青睐。2017年野菜节期间,江心洲上岛游客约为5000人次,给岛上带来约60万元的收入。而2018年约5800人次上岛,则带来约70万元的收入。上岛游客红利还惠及了岛内约80户家庭,带动销售了蔬菜、草莓、鸡蛋、鱼虾等农产品约30万元。

经过连续举办野菜节,推动了江心洲休闲农业与文化旅游互促、特色发展与富民增收双赢,进一步打响了江心洲节庆活动品牌,成为镇江一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名片。

“春天经济”正在为乡村振兴中的我市农村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能。

2019-03-21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18776.html 1 3 乡村旅游奏响“春天经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