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20日
第06版:绿色镇江

“绝不向长江排放一滴污水”

扬中“大保护”式养殖长江刀鱼

江之源。

刀鱼养殖池。

即将运往昆明的成品刀鱼。

本报记者 朱婕 本报特约记者 孙薇

长江三鲜之一刀鱼性子烈,出水即死。如今,在扬中江之源的“模拟环境”中长大的刀鱼,已经改变了这一习性,离水5小时也能活蹦乱跳。“这是今天早上刚起网捞上来的,过完称就要运往昆明!”正忙着打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刀鱼是一种洄游鱼种,有江刀、海刀和湖刀之分,其中尤以每年二三月份由海入江,逆流而上到长江中产卵的江刀为最佳。但是,由于过度捕捞、生存环境遭破坏等原因,长江刀鱼正面临着严重的种群危机。因此,国家相关部门明确,从今年2月1日起,禁止刀鲚(长江刀鱼)、凤鲚、中华绒螯蟹3种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事实上,早在2014年,扬中江之源就启动了长江刀鱼大规模养殖计划,长达3年多的“养殖记”,在突破了江刀人工繁育、活体捕捞运输等难关后,取得成功。从2016年10万粒刀鱼卵成功养殖3000尾,到2018年2000条种鱼繁殖了10万尾,“今年预计可以达到30—50万尾,2两以上的成品鱼能有2—3万尾。”江之源刀鱼养殖基地顾问李小网向记者介绍。

身材细长的刀鱼生性胆怯,一有人靠近,就立即摇着长长的尾巴,四处“逃窜”,“鳞白、尾黑、睛小,是正宗长江刀鱼的明显特征。”水产专家顾树信参与了刀鱼规模养殖的全过程,“你很难想象一个刀鱼苗的大小,肉眼也许只能看到一个亮晶晶的水点,小虾卵也能吃掉它。”因此,这个阶段的刀鱼必须以基地培养的微生物为食,“但是不能超过3天,超过3天,它就会成为微生物的‘美味’。”

第二年长到10厘米长的刀鱼开始吃饵料,鲮鱼、小米虾是它的主食。也因此,江之源刀鱼养殖基地,出现了一种“倒挂”现象,“我们的水面积有600亩,但是刀鱼的养殖面积不足四分之一,大部分都是饵料池。”李小网解释,为了模拟长江刀鱼的自然生态环境,他们以1:4的比例配饵料池,“也就是说,一池塘刀鱼,需要4个池塘养鲮鱼等饵料。每年5月开始,基地从广东大批量购置鲮鱼卵,经过25—28天,养成小鱼苗后供给刀鱼,每周一集装箱,一箱10万元。”活不过秋天的鲮鱼,很快又要被红眼取代,“9月份开始养红眼,但是要控制生长速度,如果过大,刀鱼吞食时很容易被卡。”

模拟“水环境”则保证了养殖刀鱼的规格、色质与野生刀鱼接近。“长江水进入我们的通江水源池,要经过4公里‘净化路径’,才可以使用。”李小网介绍,生物净化后,经水质测定不合格,则启动纳米净化,各项指标合格后才能回到水源地,一旦超标系统将自动报警。

“目前野生刀鱼资源越来越少,我们养殖成功后,可以减少人们对长江野生刀鱼的依赖,也能为长江野生刀鱼赢得休养生息的时间,是对长江的‘大保护’,今年我们会留8000尾成品刀鱼做鱼种,实现‘优生优育’,进一步提高上市量!”李小网说,其实在养殖过程中,他们也在践行“大保护”,“绝不向长江排放一滴污水,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他透露,目前,江之源正在申报建设珍稀鱼种野化训练基地,届时可以将养殖的长江刀鱼等珍稀鱼种放流长江,修复长江生态。

2019-03-20 “绝不向长江排放一滴污水”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18582.html 1 3 扬中“大保护”式养殖长江刀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