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良龙 本报通讯员 李国平
不久前,年近八十的浙江宁波人顾老先生,专门从宁波来到丹徒区宝堰镇团结村俞甲自然村,一来采购些宝堰米酒,每天能很惬意地喝几盅;二来和老酒友、今年72岁的夏维生叙叙旧,用他们的话说,叙一次少一次了。“能喝到镇江宝堰的好米酒,可以说很幸运,而酿酒师夏维生更是我人生一大知己。”顾老先生感慨地说。
夏维生一生命运多舛,但他乐观开朗,从不抱怨。他的爷爷和父亲都会酿酒。由于从小就接受过文化教育,年轻时夏维生被聘到丹徒区宝堰镇团结中学任教,一开始是代课老师,后来进入了正式教师队伍。
上世纪80年代初,宝堰镇刘甲村筹办酒厂,村干部软硬兼施,硬是将有酿酒技术的夏维生从学校要了回来,让他当了刘甲酒厂的厂长。干了七八年厂长后,大队和生产队撤销,夏维生下岗失业。教师当不成了,酒厂又关停了,夏维生再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回到俞甲村家中的夏维生,没有颓废和抱怨,而是重操旧业,干起了祖上传下来的老本行,将自己种出来的粮食酿成米酒,既可以自家喝,又可以和人家交换商品或卖了换些零花钱。久而久之,夏维生酿酒的名气越来越大,他酿造的米酒成为正宗宝堰米酒的代名词。
几十年“泡”在酒坊,让夏维生成为一名酿酒土专家。酿酒过程中,他能用鼻子闻出哪家的酒酿坏了,哪家的酒还需要改进一下,因此,周边酿酒户遇到酿酒难题时,通常都会来请教他,而夏维生从不保守,总是有求必应。如今,宝堰境内一些出名的酿酒师傅都是他的徒弟。除了酿米酒,夏维生酿大米封缸酒也是一绝。
每次酿酒时,已70岁的老伴也会搭把手,安逸的生活过得像酒一样香甜而浓郁。夏维生说,这样的日子他此生没有什么遗憾了,最大的希望就是将这门祖传技艺一直传承下去,“女儿女婿也很感兴趣,已经学会了一些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