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7日
第014版:健康周刊

你了解保护性约束吗?

孙卉 古瑾

家属在病房中看到患者被“五花大绑”往往会无比心疼,甚至会偷偷帮忙解开,其实,在医院里,这是一种爱的守护——“保护性约束”。

什么是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

约束的目的是控制病人危险行为的发生,如意识障碍、谵妄躁动病人防坠床,从而保证治疗护理顺利进行。

什么情况下会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

1.手术患者

病人术后还未完全清醒,身上有很多引流管,为了防止引流管脱出,医护人员会对病人进行适当约束。

2.意识不清

意识不清的患者,为了防止坠床,会对其进行保护性约束。

3.躁动不配合

不配合治疗的患者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适当约束。

4.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

对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这关系到患者的生命。

保护性约束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1.约束带松紧度:以能容纳1-2指为宜。

2.约束位置:患者不可移动的部位。

3.约束时间:由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及患者病情决定,对于需要持续约束的患者,约束过程中护士会定时床旁巡视及松解(或更换约束部位),并对局部进行按摩。

4.约束距离:约束部位肢体距离管道>20㎝,翻身时、擦洗身体时不得同时放松两侧肢体约束。

5.约束期间观察要点:约束部位皮肤;约束带是否脱落或被松解;患者是否有营养、排泄、喝水和个人卫生的需要。

什么时候可以解除保护性约束

经过医护人员评估,当患者病情平稳、神志清醒、可以配合治疗、自我控制行为,同时不存在拔管坠床等风险时,可以考虑解除保护性约束。

当患者恢复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时候,医护人员会马上减少对患者的约束,在保护性约束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也会注意人文关怀,做到既保证患者的尊严和隐私,又不能忽视患者医学上保护性约束的需要。

2024-05-07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308076.html 1 3 你了解保护性约束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