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3日
第010版:名城周刊·听鹂山房

王红:岁月留音与谁听

王红的两本专著 竺捷 摄

本报记者 竺捷

近日,由王红编著的《镇江民间歌曲》一书正式出版,一时引来圈内人好评如潮。作为她2018年出版专著《镇江戏曲音乐》的姐妹篇,此书沿袭了其一贯严谨细致的编撰风格,成为解读镇江历史文化的重要篇章。

小时候,王红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但偏偏喜欢唱歌。例如一个寒假的早上,不用早早起来上学,她就会躺在床上把会唱的歌挨个唱一遍。她那时并不知道自己唱得还可以,直到9岁那年全国开展学雷锋活动,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在校园传开,当时王红被选为领唱,大家这才知道她还会唱歌。再往后,学校组织活动,他们班上的节目便不愁了,实在没人王红独唱一曲就能搞定。之后,她相继走进校红领巾艺术团、市少年之家。

高一时,王红随父母下放农村。村上有所高中,班主任正好会拉小提琴,于是入学仪式上,她在小提琴伴奏下演唱了舞剧《白毛女》中的《只盼着深山出太阳》,立刻引起轰动,于是就成了当地文艺宣传队骨干。后来高中毕业后,她参加生产队劳动,竟有农民说:“你只要在旁边唱歌给我们听,就不用劳动了。”在那个靠苦力换口粮的年代,那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而当年八个革命样板戏的主要唱腔,以及后来陆续出版的四册《战地新歌》中的歌曲,不知被她反复唱了多少遍。

其实,王红对音符的最初感知是在学龄前。她从上小学的姐姐那儿知道了嘴上唱出来的“哆来咪发唆拉西”,写下来就是“1234567”,觉得特好玩。那时夏天睡的凉床是竹条子编的,竹条宽度刚好与手指差不多,且柔软有弹性,纳凉时她会唱着谱按着竹条当琴弹,如此很快熟悉了音序。9岁那年暑假,对门邻居借来一架凤凰琴,右手用弹片拨弦,左手压弦纽,两手配合可弹出优美的旋律,这对她来说简直太奇妙了,结果那个暑假除了吃饭、睡觉、写作业,大多数时间都是在邻居家度过。

可能是这辈子注定与音乐有缘,王红居然前后参加过三次文艺考试。临小学毕业那年,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招生,她被推荐去考试,唱了一首歌唱焦裕禄的歌,考官特地下位来检查她的手指,说要招去学乐器,可后来不了了之。第二次是上世纪70年代初,地区革命文艺学校招小京班学员,她又被推荐,这回唱了一段京剧《红灯记》中的《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考官立马就给她测量身材比例,嘴里嘀咕说腿太长了,当时王红听了很不高兴,加之本来对唱戏兴趣不大,再通知复试就弃权了,后来才知道腿长的人练功会困难一点。第三次是1972年南京艺术学院恢复招生,最终王红过五关斩六将,被音乐系录取,从此踏上专业道路。

在南艺,王红除了唱歌,还学钢琴、琵琶、扬琴等乐器,同时她发现对作曲也很有感觉,这可能与其性格更为合拍。1976年王红踏上工作岗位,在镇江文化系统一干就是32年,先后任职于镇江地区文化馆、市群众艺术馆、市文化局,主要从事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她创作的歌曲获奖无数,其中无伴奏女声民歌组合《南乡田歌》获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大奖、群星奖创作奖,并登上央视和上海世博会舞台。2012年她成功举办“王红作品音乐会”,第二年出版《岁月留音——王红音乐作品集》。

上世纪70年代末,王红参与了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的收集和整理,摘抄记录了上千首民歌,编印了两册《镇江地区民歌选集》,接触到大量的民间音乐,这给她后面的音乐创作带来了很多启发。1989年,她又被抽调从事《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的编辑工作,为此走访了扬剧、锡剧、越剧、京剧、丹剧等剧种的很多老艺人,搜集了各剧种的唱腔录音,抢救性地补录了老艺人的演唱,并将这些音响资料全部进行记谱整理……这些经历让她对音乐形象的理解、音乐的地域性特点、词曲结合的规律有了更深的感悟,也直接为今天的《镇江戏曲音乐》和《镇江民间歌曲》两书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3-23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301736.html 1 3 王红:岁月留音与谁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