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6日
第007版:城事

发病率每年0.235/10万,被纳入《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发病时走路都无法完成

女大学生患上罕见“美女病”

钱小蔷 孙卉 杨泠

从备战高考到进入大学校园的两年多,小梦(化名)一直被“怪病”困扰。发病时,小梦面部麻木、四肢无力,走路、写字等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她都无法完成。

小梦患病后,家人带着她辗转多家医院,做了诸多检查,才得知她患上了一种名为“多发性硬化”的罕见病。因多发于20-40岁的女性,该病又有“美女病”之称。

大学生确诊“美女病”

2022年初,就读高三的小梦身体出现异样,起初是面部和舌头经常发麻,接着右手也出现乏力感,而且写作业的时间越长,乏力感越明显,严重时连笔都握不住。不过,这些症状都能自行缓解。高考结束后,父母先是带小梦在当地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考虑其为面神经炎,但治疗后,小梦的症状并未得到明显改观。

去年11月,已经进入大学校园的小梦,在一次感冒后症状明显加重。“走路的时候就像被人拽住了双腿,根本迈不动步子,两只手也极度无力,连笔都握不住,没办法完成作业。”这次,父母带小梦跑了多家医院,完善了头颅磁共振及脑脊液检查等,最终被诊断为“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着实罕见,它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髓鞘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严重者可致残。在我国,该病发病率是每年0.235/10万,发病人群女多男少,多发于20-40岁的女性,所以又被称为“沉默的美女病”,2018年被纳入了我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

DMT疗法带来希望

病如其名,“多发”是“多发性硬化”极具代表性的特征,即“时间多发”和“空间多发”。“时间多发”是指绝大部分患者在不同时间会出现反复发作;“空间多发”则是指“多发性硬化”的病灶可以出现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从而引起许多不同的症状。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柯先金介绍,“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症状较多,会影响视力、肢体运动等躯体功能,导致残疾,还会累及大脑,导致脑萎缩加快,出现认知障碍。

“多发性硬化”为终身性疾病,其缓解期治疗以控制疾病进展为主要目标,即疾病修正治疗(DMT)。在被纳入《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之前,国内可用的DMT药物非常有限,“多发性硬化”患者多数处在“缺药难医”的困境之中,很多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致残率、致死率居高不下。随着2018年该病进入罕见病目录,DMT疗法迅速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精准有效的治疗。以小梦为例,她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了奥法妥木单抗皮下注射高效DMT治疗,目前症状基本消失,恢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也是DMT药物奥法妥木单抗治疗方法在我市的首次应用。

小梦的成功获治并非个例,今年1月9日,23岁的小伙赵瑞(化名)因行走不稳、视物重影、小便障碍被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诊断为“多发性硬化”(复发-缓解型)。经甲强龙冲击治疗后明显好转,可独立行走,视物重影消失。目前口服富马酸二甲酯和氨吡啶改善行走功能,已经可以生活自理。

提升罕见病诊治能力

发病率低、病种多、病情重、诊断难,是罕见病鲜明的特征,这也导致很多罕见病患者被误诊、漏诊,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由于病例少、病情复杂、培养过程长等因素,“比罕见病更罕见的是罕见病医生”成为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好在,随着国家对罕见病投入的加大,很多专学科都在积极提升罕见病的诊治能力。

以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为例,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颁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共收录罕见病121种,其中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就有39种,该科就已经诊治过10余种。去年,国家发布86种罕见病,其中属于神经内科疾病的有8种,该科目前已经诊治过两种。

即将到来的2024年2月29日是第17届国际罕见病日。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朱颖认为,治疗罕见病是一个披荆斩棘的过程,需要医、患、家庭、社会携手同行。目前,该院神经内科投身罕见病诊疗的医务人员越来越多,今年科室还将牵头成立罕见病MDT门诊,通过多学科协作,让罕见病患者的求医之路更加顺畅。

2024-02-26 发病率每年0.235/10万,被纳入《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发病时走路都无法完成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97424.html 1 3 女大学生患上罕见“美女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