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周竹生
20世纪70年代的东庄村里,男丁最多的是村东头的三郎家,五个儿子,比我家兄弟四人还多出一人,因为其父亲排行第三,被称为三郎。其实三郎在我印象中还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比较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只是三郎之妻三娘比较强势,十分强悍,一张嘴巴主张自我权利声讨冤家对头的能耐实在了得。三娘教子,五个儿子五个好角色,一般不犯人,如果抱团出击,父子兵上阵,基本上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以当时村民都私下议着,心里怕着,基本躲着。不过王家五个儿子外号五鬼,个个都很争气,没有一个是懒汉,都是甲等劳动力,也都是手艺人。大鬼学木匠,二鬼学瓦匠,三鬼学漆匠,四鬼学裁缝,五鬼学篾匠。正因为这一点,三娘站在村东头看着自己的一个个鬼儿子出村,一个个鬼儿子回村,站得挺直挺直,脸上皮笑肉笑,笑得挺欢挺欢。
王家儿郎除了各有各的手艺活,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在农闲有空的时候到塘里捉鱼摸虾,五个儿郎加上老子忙里偷闲几乎天天有人下塘,成为了当时村里的捕鱼专业户,看他们身背鱼篓,一手提渔网,一手提鱼叉出村,真好像水浒里的浪里白条张顺来到了东庄村。
王家儿郎捉鱼捕虾使用的是一种比较文雅的方式,用一张像如今户外帐篷一样的渔网,渔网有底,有三面并向最顶端聚拢正面敞开。围捕的方式是沿着池塘的边缘下网,右手将渔网开口一面面向池塘岸边,在大约三尺处垂直压向水底与塘底在一个平面上叠合,左手抄一根类似于反向“叉”字的鱼叉,鱼叉的底部是一根水平的比较粗的竹条或者木棍,鱼叉从池塘岸边一寸一寸的边上下撞击水底边向渔网处移动,到与渔网正面开口处靠拢之后,快速将渔网以内高外低以倾斜状快速拎出水面。
收获的时候到了,只要我在场,都是我期待和激动的时候。水面有动静,水花四溅,说明有收获,水面平静,一动不动,说明没说法。真正有大鱼,比如一条一二两的鲫鱼,一条二三斤重的黑鱼,那就是大收获了,基本上是一条两条比手指头大一点的扑食郎鱼等,一只两只虾子,有时候也有小黄鳝、小蟛蜞、小甲鱼。这个时候,如果我是跟着三鬼四鬼出去,他们会把小蟛蜞、小甲鱼送给我。用这种渔网捉鱼摸虾是一个积少成多的收获,需要一网一网实实在在地打,急不得,十网九空很有可能,考验的是捕鱼人的耐心。
跟三郎家五个鬼子捉鱼的方式不同,二郎家独子坤坤的捕鱼方式就比较生猛,用的是鱼罩和钢刺鱼叉。虽然方式生猛但是要想有所收获必须识鱼性,结合季节,按照时辰,观察了解鱼塘的水情鱼情,看准时机再迅速下手。
傍晚时分,王家炊烟袅袅,鱼香味从村东头飘过来了,我们村上的人就知道,王家三娘的小杂鱼烧好了,王家儿郎的鱼宴晚餐又要开席了,而我们,我们只能默默地而又狠狠地咽下羡慕的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