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18日
第011版:城市山林

父亲家乡的土特产

■文/雷晓明

今年春节前,我欣喜地收到了来自一千多公里之外的父亲家乡寄来的一箱土特产。顿时,一股暖暖的家乡亲情,涌上心头。

父亲的家乡,在遥远的陕西蓝田县农村,距省会西安40多公里,这里地处关中平原东南,南依青山连绵的秦岭山脉,西可望古老的白鹿原,清澈的辋河环绕县城缓缓而过。老家的乡村除了种植小麦、玉米、山芋等农作物,还盛产大枣、柿子、核桃、石榴、香椿等土特产。200多户人家的村庄,位居山坡之上,掩映于绿树环抱之中。春天,桃红柳绿,田间地头,一株株笔直的香椿树上,绿叶之间长出一簇簇红里透紫的香椿叶来;田野里,一棵棵桃树,粉白色的桃花艳丽夺目,至初夏,一个个甜桃挂满了树枝;夏秋时节,房前屋后的高大柿树上,一只只橘红色的柿子,沉甸甸压弯了树梢;秋后的枣树上,一粒粒饱满彤红的大枣,密密麻麻布满了树枝……村上的农户们摘下香椿、甜桃、柿子、核桃,放在院子里晾晒吹干后,或用小推车,或肩挑大筐竹篮,送往集镇、县城叫卖,多余的则送给左邻右舍或亲朋好友。

记得,父亲曾无数次动情地讲过家乡的种种往事。新中国成立前,父亲家中祖辈耕田,常有天灾,收成甚微,家境贫寒。他儿时很顽皮,每至瓜果成熟时,常与邻家小伙伴们悄悄爬上别人家的果树,偷摘柿子、大枣,被邻居发现后,一溜烟地逃去。在他13岁那年的一个严冬,父亲瞒着家人,跋山涉水,在距家40多公里的秦岭大山深处的葛牌镇,找到了工农红军部队驻地,参加了革命。

他这一走便是17个年头。在极为艰苦的战争岁月中,部队日夜行军打仗,南征北战,经常缺粮断炊,他们常以荒山野岭中的野果果腹。每当遇到农民栽种的果树时,连队官兵会主动留下一张说明原因的字条,夹上钱用石块压在树下。正是这些毫不起眼的果实,帮助他们渡过了一次次忍饥挨饿的难关。

新中国成立后,父母亲辗转各地,转业来到镇江。1953年冬,父亲千里迢迢乘坐绿皮火车,回到他日思夜想的家乡。在家乡,他与亲人们有讲不完的事,说不完的话。临走时,家乡亲人们将柿饼、大枣、核桃、饸饹等土特产装满了旅行包,给父亲带回镇江。我长大后,也常陪父亲回家乡探亲,后来父亲年岁大了,出行不便,我和姐弟几个便轮流回到父亲老家,看望长辈和亲属。每每来到老家村庄,见着村里父亲祖辈居住过的老宅,见着一棵棵大树上挂满了大枣、柿子、核桃,还有父老乡亲讲话时的浓厚陕西口音,心中倍感亲切。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父亲的家乡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多年,过去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有了调整。乡村先后发展了苗木栽培、兴建果园、牲畜家禽养殖,兴办了乡村旅游项目,并对农村的土特产品进行了规模化生产与加工,不少特色食品注册了品牌,有的还申请获得了非遗称号。一盒盒经过精细加工的土特产品,远销各地。与此同时,落后的县城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道路宽阔,绿树成荫,沿街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商铺鳞次栉比、街市繁荣,医疗卫生、大中小学校齐全,前来蓝田县观光旅游者络绎不绝。

父亲所在的营上村也今非昔比,道路宽敞,楼房林立,村上建有卫生院、幼儿园、小学校,还有健身活动场地,水电、网络设施齐全。我见到众多农户购买了货车、小轿车,还有一条沪陕高速公路可通达县城南关。当地的所见所闻,让我感到一点也不逊色于我们江南城市。每当我将老家发生的种种变化,讲给父亲听时,他的脸上总是堆满笑容……

父亲在九十四岁那年离开了我们,父亲虽已不在,但我们的家乡情怀仍在延续。去年,值父亲诞辰百年之际,我与家人再度回到父亲的家乡,每日与长辈们、弟妹们亲热交谈,常行走于村庄田野山间河流之中,品尝着乡土气息浓郁的地方风味食品,还专程前往父亲当年曾经参加红军的所在地——葛牌镇红色教育基地,村委会还赠送了我一本蓝田县地方志书。

今年春节,我和家人品味着父亲家乡寄来的柿饼、大枣、饸饹、水晶饼等土特产,感觉这并非普通的食品,它蕴含的是暖暖的家乡亲情:这里面有着我与老家亲人们的种种牵挂与思念,还有我对父亲深情的怀念。

作者自述 雷晓明 寻游街巷,研学人文,寄情山水,用文字抒发情感,讴歌时代。

2024-02-18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96137.html 1 3 父亲家乡的土特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