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美娜
“这是买的腌好的胡萝卜,这是干子百叶,这是水芹菜,这是豆芽,这是我刚刚炒好的花生米……”2月6日一早,距离农历除夕还有3天,在丹徒区宝堰镇宝堰村上桥自然村孙素英家中,各种备好的菜品码放整齐,只为年前这出“大戏”——炒小菜。
“一炒小菜就过年,不炒小菜不过年”。在千年古镇宝堰,绝大多数人家都会如孙素英一样,炒出一大面盆的“宝堰小菜”,迎接新年的到来。小菜的配菜至少有五六样,讲究的人家,甚至有十多样,故此宝堰小菜在当地又有“十样菜”之称。
在孙素英家的厨房里,记者看到,各色配菜摆了满满一桌,总共有10样,基本都是当地原生态的食材。其中,仅萝卜就有自家地里种的水(白)萝卜、紫心萝卜、红萝卜等。此外,还有宝堰当地盛产的水芹菜,以及自家腌制的咸菜。
水芹菜和咸菜可谓小菜的“灵魂”。水芹菜又有“路路通”的别称,每家每户的新年餐桌上,它都必不可少,寓意来年万事都顺顺当当“路路通”。而咸菜是自家腌制的,除了脆爽外,还能替代味精,有提鲜的效果。
说话间,孙素英开始在大灶起火。随着大铁锅被烧得起烟,她将菜籽油倒入冒烟的铁锅中。“炒小菜油一定要多,油多不坏菜。同时油一定要烧‘辣’了,这样炒出来的小菜才入味不糙嘴。”随着“哧啦”一声响,首先下锅的是咸菜。咸菜在油锅里稍经翻炒,香气和鲜味马上就冲了上来。随后,再放入“混搭”的各色萝卜丝,“萝卜丝一定要抖开来放,不能团在一起,不然会咸淡不均。”然后干子、百叶、豆芽、水芹……一样样菜品倒入锅中。孙素英不停翻炒,香味也越来越浓。
接近尾声时,孙素英又将满满一盆炒熟的花生米,尽数撒入小菜中不停翻炒,让花生米充分受热搅拌后入味,同时也让花生米的香味充分散发。
用时20分钟左右,一锅小菜就炒好了。在出锅前,孙素英又撒进一把红枣,这样吃小菜的时候,除了香鲜爽口之外,还有一丝淡淡的甜味。
这一大锅的小菜,用什么来装?令记者惊讶的是,孙素英拿来了一个大号的红色铁质面盆,她一边将锅中的小菜铲入面盆中,一边不停用筷子翻搅,“不能全堆在一起,否则就容易闷烂了,那样吃起来就不脆爽,口感也就不好了。”孙素英说,炒好的小菜,一定要尽快自然冷透,要不停地翻搅,这至关重要,否则,口感会大打折扣。
一盆五颜六色的小菜,至此就算大功告成。别看炒小菜前后也就半个小时,但前期准备原材料,至少要花一整天。所以在宝堰,炒小菜和蒸馒头、炸肉圆一样,是过年的一件大事,怠慢不得。
虽然小菜的配料很常见,但平时却不会做这道菜,因为炒的是一种“年味”,一种“心情”,平常日子很难有这样的喜庆和心情。
满满一大面盆的宝堰小菜,是古镇过年餐桌上的必备。大鱼大肉之下,脂厚膏肥的吃多了,来一筷“纯素”爽口的小菜,解腻醒脑,清清爽爽,满口生香。所以,一桌人一碗小菜上来,很快就碗底见天,有时一桌能吃上好几碗——这一幕,在上桥村的年饭桌上,常常上演。
采访中,记者问孙素英,炒小菜到底有多少年了?这名年近八旬的老人想了一下告诉记者,她已经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了,她嫁到宝堰上桥60多年了,嫁过来时就有过年炒小菜的习俗。只不过以前条件差,没有这么多配菜。
宝堰小菜,在古镇已经是一种民俗,一种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