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第008版:看点

全市四万多参赛同学已经报名结束

“增华阁”大赛在即,赶紧来看老师的写作技巧点拨(上)

资料图片

编者按:

书香镇江·第36届“增华阁”阅读写作大赛还有几日即将开赛。镇江全市121个赛点学校的四万多参赛学生已经报名结束,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阅读写作的道路上不断学习、进步,有收获很重要!这里,我们邀请《2022年“增华阁”阅读写作大赛优秀作品选评》的编著者姚宇老师,以去年大赛的作品为例给大家作赛前点拨,希望对参赛的同学有启发。

牢记一个基本前提

好作文的一个基本前提——切题。

比如,2020年小学三年级组题目《校园的秋天》,地点必须限定在“校园”。2019年有一道类似的题目《家乡的秋天》,必须突出“家乡”这一背景。镇江市区的同学和句容、扬中、丹阳等地的同学同写一篇文章,每个地方的秋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景物应该是有区别的。哪怕都是写银杏树,但焦山的银杏和镇江新区华山村的银杏一定是不一样的,与此有关的人、事、情也是不一样的,作文就要写出这不一样的地域特点、风土人情。如若不能扣住限定词来写,只是力求写出秋天的味道,那与以“秋天”为题的命题有什么区别呢?不能精准扣题的文章,容易雷同暂且不论,还会滋长套作、宿构等不实的文风。

再如,2021年小学三年级组题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一天》,我们应注意“一天”这个词,要围绕写作对象一天的活动来写,写其工作、写其生活,通过工作、生活等一天状态的记叙及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处境、思想、情感,进而表现人物的品质、特征,并且表达自己对他(她)的观点态度和情感。万万不可把这个题目自动替换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由此,我们可以说,审清题目,抓住题目中的中心词,析出“题眼”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必要的一步,这样才能写出切题的文章。

2022年小学四年级组《让爸爸(妈妈)笑一笑》这一命题,不成功的作文一部分问题就出在“不切题”上,同学们写成了《爸爸(妈妈)笑了》。2022年小学高年级组《我来做个小导游》,也许因为需要不少知识储备的缘故,选择这个题目的同学比较少,写出彩的也不多;但有一篇文章不能进入本次作品选评之中,很是可惜。文章中,小作者对镇江历史、名胜古迹、风味小吃等如数家珍,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灵气,但通篇不提“小导游”的角色设定,就像写了一篇以“镇江风情”或“我的家乡”为题的文章,在“切题”二字上首先过不了关。

2022年“增华阁”阅读写作大赛初中组C卷有一篇材料作文:

泰戈尔有一句名言:“一旦你独享孤寂,你是不可企及的。”当人真正学会享受一人独处,心灵才能得到更好的净化和升华。沉浸一部经典的阅读时光,享受一路慢跑的苦练自得,写作绘画时的冥想……生活中的有些趣味本就不需要,或者无法与他人分享。

请以“独享”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谈论关于“独享”的经验、体会或反思。

什么是“独享”?字面解释是“独自享受、独自享用”的意思。虽然材料中有“当人真正学会享受一人独处,心灵才能得到更好的净化和升华”这样的引语,但“独享”毕竟与“独处”是不同的。很多同学作文中写的是“独处”,而“享受”“享用”之意并未见诸笔端,故也只能认定为偏题之作。

审题时,我们要把握“题眼”。2022年小学三年级组题目《我心爱的______》,题眼是“心爱”,要写出对玩具的浓浓情感,可以是喜爱,可以是不舍,可以是想念,也可以是遗憾,甚至是伤心难过。绝大多数同学在表现“心爱”之处时,总会写到玩具或文具陪伴他(她),给他(她)鼓励,给他(她)勇气,让他(她)战胜困难,就单篇读来,已是觉得牵强,更不用说多篇如此,“撞车”现象严重了。

总之,对于赛场和考场作文来说,“切题”就好比是数字“1”,其余的诸如立意、结构、语言等都是数字“0”,有了这个“1”,其余的“0”才有意义!

重视两种文章写作

2022年大赛的命题者很有材料作文及议论文写作的倡导意识,但非常遗憾,选择议论文体的同学特别少。初中组A卷《放下颜值包袱》获奖作文中,句容市崇明中学七(1)班王卿所写一文尝试了议论性质的写作,完成度也比较好;镇江市外国语学校八(12)班顾之琳同学写了一篇议论文,层次清晰,逻辑性强,有想法,见解不凡,堪称佳作。我想,随着新课标实施,新教材使用及研究的进一步推进,在未来作文中,议论文薄弱的现象一定能得到有效改变。

就2022年大赛而言,还有两类文章的写作情况差强人意,需要引起重视。一是记叙文中的游记或参观记;二是说明文。

小学三年级组A卷中有一道题目是:《参观______馆》,小学四年级组、高年级组A卷也有相同的命题,可以看出命题者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导向。参观记属游记一类,只是不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侧重历史、文化、艺术等,这样的题目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然而,这是一种导向,走进场馆,细心观察,悉心了解,用心感悟,一定能写出一篇内容充实、感情真实的参观记。

无论以自然风景还是以人文景观为主体的游记,都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记叙有序。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可以是地点的转移,也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的变化,还可以是多者合一,这样才能使行文自然、条理清晰。

第二,过渡有法。景物间转换时的衔接和过渡一定要交代清楚。

过渡的方法常见的有两种:其一,地点变化。如“转过石桥,再向右一转,眼前豁然开朗,郁郁葱葱的稻田和其间辛勤耕耘的农夫在眼前一下子铺展开来”;其二,以感官的作用形成景物的转换,如“耳边轰隆隆的声音越来越响,空气中的水汽也愈发浓了。”这样的衔接不露痕迹,显得自然而流畅。

第三,详略有度。要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作具体描写,并对重点部分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画。在同学们的游记作文中,有一种不好的现象,那就是首尾段落太过冗长。

第四,笔下有情。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做到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们还可让情、景、理相结合,既写出真意真情,又探究人生真谛、思想问题、治学精神等,使读者受到启迪和教育。

游记的素材主要来源于游览见闻。我们只有边参观游览边调动各种感官去全方位地观察,全方位地体验,才能把握住所见到的自然风光和社会风貌的基本特点,也才能得到真实的内容。必要时还必须心记手写,也可以回来后查看有关资料,以保证内容的丰富充实。

2022年大赛小学三年级组B卷《我爱喝的一种饮料》和C卷《我爱吃的水果》这两个题目反映了命题者比较鲜明的说明文写作指向。从审题的角度来说,写记叙文,突出多么“爱喝”“爱吃”,则是正常的写作思路;但是,题目中加了“的”字,使得饮料与水果成了重点介绍对象,那么,写说明文才是应该的选择。另外,小学高年级组B卷中《为你推荐一本书》这道题目,仍然脱不了说明文的影子。由此可见,2022年大赛命题中说明文的比重是比较大的。

现实生活充分表明,说明文是运用范围极为广泛的常用文体,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说明文写作正在大量涌现,并更多地融入我们生活,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二年级起至六年级共选入21篇说明文,这也正表明了说明文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为了说清事物或事理,那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说明顺序。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

第二,文章结构。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四种:总分式、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

就同学的习作而言,一般采用总分总或总分的结构,南徐小学三(3)班郝若锦同学的文章《我爱喝的饮料》就比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啵子汽水”无论是看起来,还是喝起来都很有趣。

这是文章第二自然段,下面的段落就分别从啵子汽水瓶的外观特征和啵子汽水的味道以及给人带来的感受两大方面来写,条理清晰,明白晓畅。

第三,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引用、列图表等。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小学生或初中生写作说明文,以写作事物说明文为主,主要目的是一种锻炼,练习有条理地、清晰无误地介绍事物,准确性是首先要保证的,但因为写作者和阅读对象的特殊性,所以,我们还要追求生动性和趣味性。我们可以采用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通过联想、想象、比喻等方法把抽象的感觉说具体,让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尝其味。

郝若锦同学的《我爱喝的饮料》一文中是这样描述啵子汽水的口感的:

打开瓶盖,喝一口,沁人心脾。刚入口,一粒粒葡萄和椰果绵密的口感让人赞不绝口,清蓝的水和汽在嘴里开着派对,又甜又酸。每一口,对鼻子、嘴巴和舌头来说都是一种享受,真是人间极品!

啵子汽水是什么味道呢?作为汽水,其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会带来怎样的品尝效果呢?“清蓝的水和汽在嘴里开着派对”,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会调动读者的生活经验,既明确,又有趣。

总之,内容的严密性、说明的条理性、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写作的三要素。

最后,还要强调一下说明内容的详略与取舍。《我爱喝的一种饮料》,大港中心小学三(5)班夏志豪的文章介绍的是可乐,由于它属于一种舶来品,所以,小作者在文中花了不少笔墨来写它的来由故事;南徐小学三(3)班郝若锦同学的文章介绍的是啵子汽水,这种汽水与别的汽水的显著的不同之处当属它的瓶子包装,所以,郝同学重点介绍啵子汽水瓶的外形特征;而润州区实验小学三(5)班符萌轩所写的则是家家户户都可以制作的胡萝卜汁,所以符同学在文中专门用了一个自然段介绍了胡萝卜汁的制作过程。内容的取舍还是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而定。

避开三类选材误区

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是文章写作的基本要求。这是老师们多次强调的,也是同学们一直在努力实践的,重要性不必多说。

就2022年大赛的写作结果来看,同学们在材料的选择、组织方面存在以下三类比较突出的问题。

第一,生拉硬拽。

很多同学虽有切题意识,但所记叙的事件并不能够体现题目的“内涵”,只是在文中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同学点题的话语。比如,小学三年级组A卷中《我真幸福》,很多同学都写到喜欢发火的家长让他(她)感到幸福,读起来很是牵强。还有一部分同学写爸爸妈妈 “逼”着自己洗红领巾、洗袜子,一开始不理解他们的“不管不问”“不帮不扶”,但后来明白了这正是父母爱的体现,要让自己学会自理和独立,于是慨叹“我真幸福”,这仍然是为切题而点题。

句容市文昌小学三(5)班的张睿洋同学以“我真幸福”为题,揭示出“幸福”的真谛——精神的富足,很有见地,如此作文,是为真正切题,文中材料与立意是相统一的。句容市凤凰城小学三(4)班的许翔杰同学写的是浓浓的同学情让他感到幸福,这也是切题的。文中事件之于立意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

也许老师在学校教过一些“管切题”的技巧,但是,内容才是硬道理,只知点题,作用不大。说到底,其实还是审题和立意的问题,这一点是无法绕开的。

第二,似是而非。

小学三年级组A卷作文题《装扮我的卧室》,很多同学写打扫卧室,看到窗明几净,整整齐齐的卧室心情非常舒畅,还得到了家长和亲友的表扬,心中非常自豪。就打扫卧室这件事本身而言,非常好,而且由此所表现的主旨也挺不错。但是,我不禁要问,“打扫卧室”与“装扮卧室”相差几何呢?

“装扮”是“打扮”的意思,与“装饰”是分不开的,必须有美化的过程和变漂亮的结果。干净、整洁只是“装扮”的前提和基础,并不是“装扮”本身。

小学高年级组A卷作文题《我来做回美食家》,本次竞赛很多同学都选了这个题目,也许因为同学们觉得有话可说,在各校大力实施劳动教育的背景下,回家做一道菜几乎成了学校布置、家长配合、学生操练的必选项。但是面对《我来做回美食家》这个题目,选择做饭做菜作为素材,无疑是严重偏题,甚至是走题的,这就是选这个题目的同学“集体翻车”的原因。首先,对“美食家”这个概念同学们界定不清,其次,文题中的“回”使得写作内容受限。

所以,写作文就像打靶,子弹正中靶心才好,一环、两环的成绩终归不是好成绩,作文的选材也不能总在外围打转,似乎能触碰到边缘,但终究不是真正要表现的那一个。

第三,千人一面。

无论是考试作文,还是竞赛作文,大家同做一个作文题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是像2022年“增华阁”阅读写作大赛,虽然小学组分三年级、四年级、高年级三个年级组,且有A、B、C三套不同的试题,命题的老师一共命了60个作文题,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有些题目较“受冷落”,选择者少;而有些题目则很“热门”,比如小学四年级组A卷的半命题作文《_____发芽了》,将近四分之一的同学选了这个题目,而且可能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有相关的内容,所以选择这个题目的同学又有很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黄豆、绿豆、大蒜之类的事物,观察流程差不多,就连记叙和描述的语言也差不多,这很容易带来批阅老师的审美疲劳,这些作文也就不容易在竞赛中胜出了。

当大家都“一窝蜂”的时候,极少数同学另辟蹊径,选了“自信的种子”“梦想的种子”等等。句容市实验小学四(2)班米家毅写的是《梦想的种子发芽了》,文章既切题又能围绕中心选取和组织材料,因选材不同,再加之语言简洁明快,自然是篇不同凡响的文章。其实,当选材新颖了,文章立意也就不同于其他作文了,所以,最终也能较好地取得立意新颖的效果。

再如,小学四年级组B卷题目——《______是我的好朋友》,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文章成功与否和选材是否新颖独到关系很大。大多数同学写的是××人是我的好朋友,平庸之作比较多。但市红旗小学四(6)班的唐彦博同学选取的是书本,文章题目为“书本是我的好朋友”,文中写了书本给予他知识,给予他陪伴,驱走无聊,带来快乐,这个选材的角度和立意就挺好。江苏大学附属小学四(2)班的朱婉秋同学则写“快乐是我的好朋友”,无论是怎样的天气,无论遇到了什么事情,快乐都陪伴着她,和她如影随形,这让我们感觉到了朱婉秋同学的乐观、开朗,这个材料也很新颖独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个题目如果选择写人的,也可从以下方面着手追求独特:一是这个人本身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比较独特;二是这个人与小作者的年龄差距比较大,“忘年交”的那一种;或是此人的生活背景比较特别;三是这个人与小作者的交流和沟通的方式比较特殊;四是小作者写人叙事时的手法、语言风格比较特别。

总之,同题作文,同场竞技,素材的选择至关重要。富于个性特征的选材、独特的写作角度,是好文章的关键之处。只有充分把握赛题特点,选择合适的素材,才能较好地完成赛场作文。

巧用四种表达方式

一般说来,文章有五种表达方式,分别是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当在一篇文章中,某一种表达方式可能会占据主导地位,并成为比较鲜明的特色时,我们就会据此把文章从文体的角度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而在记叙文中,又经常会依据写作的主要内容将之分为写人类、记事类、状物类三类。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这些表达方式一般都是综合在一起灵活运用的。记事的文章虽然着重叙事,但要将事情过程说清楚,说具体,说得生动,说得有趣,离不开一定程度的描写和恰到好处的抒情和议论;写人的文章虽然要深入写人,但离不开一定程度的记事;写景的文章更要做到情景交融。同样的道理,“理”和“事”也是互相依存的,所谓“就事析理”“一事一议”“夹叙夹议”都是表明“说理”离不开“记事”的道理。情感的抒发,也常常渗透在记事、写人、状物、说理之中,也需要借助其他几种表达方式来实现。

在此,我就四种表达方式的运用要点赘述一二。

第一,关于抒情和议论。从目前小学生和初中生写作的实际来看,最多写的是记叙类文字。这类文章中的直接抒情和议论文字更多关乎立意,且是水到渠成之事,就技法而言,多用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式,无需多言。

第二,关于叙述。简而言之,叙述是指要将人物的经历、活动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记录下来,其第一要素是有序,写作的顺序是否明确、合理,是判断这一类文章成功与否的关键性要素。叙述可以以时间为序,也可以以时空转换为序。

丹阳市丹凤实验小学三(2)班钱欣冉《我成功了》一文,记叙的是给爸爸做生日礼物——泰迪熊布娃娃的事,小作者既用了“先”“再”“接着”“然后”“最后”等表示先后顺序的承接关联词,也比较灵活地用“沿着铅笔的印子把泰迪熊的轮廓一一剪好后,我就用针和线先把泰迪熊的三边缝起来”“基础的活都完成了,该进行局部装饰了”等过渡句进行较大层次的过渡,显得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第三,关于描写。描写是指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物、景物等作细致入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毫不夸张地说,人物是否形象丰满,事物是否形神兼备,景物是否能够让人如临其境,文章是否有血有肉、引人入胜,描写水平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描写要有序。如《我心爱的玩具》《我心爱的学习用品》等题,同学们在写作时不可避免地要对玩具或文具的外形进行描摹,让读者对描写或说明对象有一个正确、直观的印象,这时候,描写或说明的顺序就显得特别重要。有的同学写书包,写了一个夹层,又写一个夹层,大夹层还套着小夹层,让人看得一头雾水,不知道他的书包究竟长什么样子。一般来说,要采用整体到局部、由外而内的顺序进行描写或介绍。

2.描写要具体。比如写“静”,我们说“这里很静”,语言就是笼统的、抽象的,如果改为“这里很静,只听见笔和纸的摩擦沙沙作响”,“连一根针落到地上也能听见”,这样写就具体些了,但不新鲜。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是这样来表现静的:

四周是那么的宁静,你能听见一百米外松鼠在枯枝上跳来跳去,断枝掉下来,先微微地勾住另外的树枝,然后落到松软的草面上——永远地掉在那儿,静静地等着腐烂。

什么是具体?就是要将事物写得可闻可睹可摸可感,而且要尽量给人以新的感觉,语言的美感也就产生了。

3.描写要调动多种感官。人有“六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心觉,调动多种感官感知世界,观察事物,才能体察入微,把握事物的特征,同样,用文字描写时,也需要调动多种感官,才能生动具体。宋代大文豪苏轼有首《鹧鸪天》,词中“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则是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动静结合,多种色彩组合,由远及近地生动地描写出一幅夏末秋初美丽的图景。

4.要学会描写场面。场面描写是指对人物(往往是众多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场面描写要做到有条不紊,主次明晰;既有全景的描述,也有细致的特写;要写出特定场合的气氛。

镇江新区第一外国语小学三(5)班沙亭妤同学《我真幸福》一文,开头不凡。她直接切入事件,写了老师布置一项特别的作业,以及同学们听后的反应。

老师话音刚落,班里就炸开了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我有一件棉袄可漂亮了”,有的说“我一双棉鞋正好嫌小了”,还有的说“我有一顶帽子特别暖和”……

其中,“班里就炸开了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这是面的描写,“有的说……”一组排比句,是点的描述,我们仿佛听到了同学们的议论,也可以脑补出同学说话时的积极、得意的神情,更让我们感受到同学们的热情和大方,热闹与炽烈扑面而来。这样的开头很有表现力,点面结合,营造气氛,引人入胜。

5.描写自然环境要精当。“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环境的描写可以交代时间、地点等事件要素,还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可以烘托气氛,营造氛围,表达内心情感。沙亭妤同学《我真幸福》全文就这一句环境描写:

从报告厅回教室的路上,太阳暖暖地照着我们,天变得更蓝了!

暖暖的太阳,更显蔚蓝的天空,恰到好处,因为,小作者的内心充满了幸福感,幸福着云南山区小朋友的幸福,更是感受到了给予的快乐。所以,我们强调环境描写,并不是说越多越好,辞藻越华丽越好,适切的,才是最好的。

6.要着力写好细节。所谓“细节”,是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小环节。它是小说、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任何写人记事的文章,都必须把细节写好。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

细节要尽量典型,富有表现力,能起到以一孕万、以小见大的作用。细节要真实,还要新颖独特、有生命力。比如,茹志鹃的《百合花》中运用细节描写两处写到了通讯员枪筒里插的树枝,前后呼应,把通讯员天真、纯朴、热爱生活、爱好自然等品性活生生地写出来了。

具体来说,细节描写又分为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语文课上,老师一般都会重点分析,此处不再一一举例。

文/姚宇

2023-11-23 全市四万多参赛同学已经报名结束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84055.html 1 3 “增华阁”大赛在即,赶紧来看老师的写作技巧点拨(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