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第004版:看点

“畅行镇江·悦见交通”第二站走进交通执法现场——

执法路上,一路“温情”满眼“智慧”

李斌 黄帅 摄

插图 谢志斌

视频制作 张宇杰

本报记者 朱浩

本报通讯员 任一鸣 陈逸民

“通过这次活动,真正领悟到良好的市场营运秩序需要执法力量的强力保障。”在参加完“畅行镇江·悦见交通”第二站走进交通执法现场活动后,自媒体大V“糖哥”感慨道。11月22日上午,镇江西高速出入口、苏南运河镇江城区段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省市各大媒体和自媒体大V。在参与交通执法过程中,通过对我市一系列暖人心、赢人心的“自选动作”体验后,切实感受到交通执法的“温度力度精度”。

轻微免罚案件量,全省前列

“叮”!上午9时左右,交通执法终端上发出预警信息:一辆即将驶入镇江西高速出入口的货车卫星定位不在线。收到信息后,交通执法人员佘天毅立即在镇江西出入口有序将该车引导到安全地带进行安全检查。“您好,请出示一下道路运输证、驾驶员从业证及危险品押运员证。”检查无误后,佘天毅通过系统发现该车的卫星定位还停留在9月份,涉嫌违反了道路货运车辆未按要求上传卫星定位信息的要求。鉴于该车是初次违法且情节轻微,根据我市相关规定,佘天毅对其免于处罚,同时提醒企业及时修复卫星定位设备。

“通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释放执法动能,让道路运输从业者感受到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的‘温度’。”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凌建锋如是说。

近年来,我市给轻微免罚做加法、处罚流程做减法、执法服务做乘法,在确保执法流程规范的同时,通过梳理可适用简易程序的处罚事项清单,实施行政处罚全流程微信端线上办理服务项目,指导各执法大队优化处罚流程、提高办案效率,今年,我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轻微免罚案件量大增,目前已跃居全省前列。在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100%及时提醒服务项目上,市交通执法支队将内容、形式相对单一、缺乏温度的提醒服务变为全方位帮扶式的信用修复增值服务。

“镇江的交通执法很人性化,他们常常在高速路口提醒我们不要疲劳驾驶,给司机们送茶水,这些暖心的举动是我在其他城市感受不到的。”每个月都会从淮安送货到丹徒区高资镇的货车司机任卫东看到记者们的采访,主动前来夸赞镇江的交通执法服务水平。

船民自发拍视频,点赞温情执法

当天上午10时20分,市交通执法支队水上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姚海亮像往常一样例行船舶检查。“您好,船舶要做好封舱,让雨水进不去,灰尘出不来。祝福你们航行越来越顺畅。”船民刘慧一边穿上救生衣,一边走出舱门,“谢谢姚大提醒,已经按照要求封舱了。”

刘慧跑船20多年,常走我市水域线路,在她眼中,交通执法人员的安全提醒让常年漂泊在外的一家人倍感温暖。“‘救生衣是保命衣,穿和不穿救生衣的生还概率是不一样的。’一直记得执法人员跟我们说的这句话,只要是临水作业,我们必穿救生衣。遇到恶劣天气,他们也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巡航,维护船舶航行、停泊秩序,随时提醒我们注意安全,让我们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

50岁的刘慧利用某视频平台记录自己跑船的点点滴滴。其账号里常常发布对我市交通执法人员温情执法的点赞,“看到交通执法人员如此温情执法,十分感动,便拍视频记录下了这些温情场景,发到了网络平台,没想到受到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点赞。” 也正是因为这份温暖,刘慧渐渐对镇江产生了感情,前年在市内购买了住房,成为一名新镇江人。

今年以来,市交通执法支队创新打造水上“大交管”模式,开辟苏南运河水上运输绿色通道,将便民服务送上船头,营造更优水上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共为8149艘次运送重点能源、民生物资和企业复产急需物资的船舶提供智慧监控和海巡艇“线上+线下”免费护航服务。开展水上现场巡查1839次,电子巡查1013次,巡航里程约3万公里,累计巡航6000小时,成功维护8836艘次危险货物运输船舶、1755个船队安全通过辖区,共计接处警18次,开展应急搜救行动6次,救助遇险船舶6艘,救助遇险人员11名,挽回经济损失340.25万元,应急搜救成功率100%。我市港口执法案例入选交通运输部2023年第一批安全监管典型案例(全国共3例)。

科技加持,交通执法迈向“智”时代

在交通综合行政执法监测指挥调度平台,交通执法人员正在登录“执法终端”“执法大脑”研判的警情信息自动推送至手机“执法终端”。“像这样的警情信息每天都会触发 2000 余条。我们在高速公路、国省干线、通航水域交界、市域重要点位,布置了 73套智能设备,初步构建了‘环市际、环县级、环市区’水陆融合的三级智能‘感知云’。”市交通执法支队在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谢秋峰介绍,“感知云”感知到的信息,自动对接“执法大脑”进行智慧研判分析,目前已开发疑似非法营运、车辆超载超限、重点营运车辆卫星定位数据不在线等20余个大数据分析模型;经过“执法大脑”分析研判得出的警情信息,将按照感知站点,下发至执法队员智能手机终端,供执法队员现场精准执法。

今年4月份,市交通执法支队成立了全省首家经编办批准实体化运作的“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指挥中心”,构建了以“1”个指挥中心为“核心大脑”、“4”个业务科室为“神经中枢”、“12”个执法大队为“执法四肢”的执法新架构,实现了执法模式由“条线”单项监管向“条线+板块”“专业+综合”转化,有效解决执法力量分散、执法效能不高、职责边界不清的问题。

“数字底座”的不断夯实,使执法工作“如虎添翼”。今年以来,我市共下发检查任务9000余条,执行率达100%;研判信息10000余条,下发工单500余件,纠正违规行为300余起,行政处罚100余起,充分发挥了计划派单、信息研判、指挥调度功能,有力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维护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稳定。

2023-11-23 “畅行镇江·悦见交通”第二站走进交通执法现场——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84034.html 1 3 执法路上,一路“温情”满眼“智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