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4日
第012版:名城·妙高台

袁鹰和小溪文学社

袁鹰的题词 图:赵怀德 摄

小溪文学社社刊

文/赵怀德

9月1日,当代著名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袁鹰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他的《井冈翠竹》《白杨》《小站》《渡口》等多篇作品入选过中小学语文教材。

我教《井冈翠竹》的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我怀着对革命军民崇敬的心情朗读课文,学生个个听得入神,被井冈山人坚贞的革命精神感动。我要求学生全文背诵,而不是按教学要求背诵片段。我身体力行,自己带头背诵了袁鹰老师的散文名篇。

而更难忘的是我和镇江三中小溪文学社的5名社员曾当面聆听一代大家袁鹰的亲切教诲。那是1987年3月,袁鹰老师从北京到无锡开会,返京途中在镇江亲戚家小住两天。我和小溪文学社5名社员,冒着料峭的春寒,来到李家大山一座普通的住宅,拜访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作家。

镇江三中的小溪文学社是镇江成立最早的文学社之一,是镇江市中学生文学社联谊会成员,参与创办了社刊《增华报》。我是小溪文学社的指导老师,5名小溪文学社社员是当时镇江三中高中文科班的文学爱好者,都曾在《镇江日报》和其他中学生报刊上发表过习作。他们渴望得到袁鹰老师的指导,叩开文学殿堂的大门。

袁鹰老师精神矍铄,和蔼可亲,和我们一一握手。在慈祥的老师面前,同学们无拘无束,说起了《井冈翠竹》。袁鹰老师说,这篇散文是1960年写的,那时我国正处于困难时期,他到井冈山地区访问时,被老革命根据地人民不怕困难的精神打动,于是写下了包括《井冈翠竹》在内的《井冈山散记》散文一组。通过对井冈山的灯火、路、竹子的描写,颂扬了井冈山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袁鹰老师的一席话,让同学们对这篇散文更加喜爱了。

当学生们请袁鹰老师谈谈课外阅读时,他笑呵呵地说:“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在这多思的年华,精力充沛,记忆力最好,你们要抓住这个好机会多读点书,一定要记住:开卷有益。”他还以自身经历来说明年轻时多读点书,对以后的工作大有好处。得知学生们功课很紧,看课外书的时间很少。袁鹰老师表示很理解学生的苦衷,他说:“即使功课负担重,也要合理安排时间。要做到既学好功课,也能尽量多读点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古今中外著名的小说、诗歌、散文、剧本都要读。”

袁鹰就如何提高写作水平对学生们也作了指导。他说:“老舍曾经说过,散文是一切文学体裁的基础。中学生练习写作要从散文开始,多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有个学生诉苦:“我们从学校到家庭,生活范围太狭窄了,哪有东西可写?”袁鹰老师笑了起来:“怎么没东西可写?可以写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自己住的小巷。小巷名字的由来,历史变迁,人物、风情,这些都可以写。你们都是镇江人,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与镇江有关,这些不都可以写吗?”他还说,陆文夫的《小巷人物志》写了多少年还没有写完,生活就像一口井,里面有打不完的水。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写出好多东西。他告诉学生,他曾经在镇江宋官营居住过。学生说,我们学校就在靠近宋官营的西府街。袁鹰老师要求大家,以《小巷深处》为题写篇文章,这令学生们茅塞顿开……

临别前,袁鹰挥毫为小溪文学社题词留念:“小小溪流终久会汇成大海。”袁鹰老师还赠送我一本散文集《留春集》。袁老师的题词和赠送的书,我一直珍藏着。

从此,小溪文学社以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活跃在校园内外,不仅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还与省内外几十所学校的文学社团互相交流。文笔出众的小作者们也陆续脱颖而出,在各级作文竞赛或征文中获奖。小溪文学社还受到表彰,社刊《小溪》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学社刊,其中许多作品曾刊登在全国各地面向中小学生的报刊上。如今小溪文学社依然是镇江三中最活跃的学生社团。

2023-09-24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74524.html 1 3 袁鹰和小溪文学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