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3日
第009版:名城周刊

新河东岸火柴厂

今日新河东岸

文/图 许金龙

新河东岸的兴起

新河东岸南至今中山北路,北至新河路,长250米,宽4米。原称新河东、西岸。因位于新河东侧,后统称新河东岸。自北向南有安宁巷、江汉里、民主街三条街巷通向和平路。

安宁巷长169米,宽2.4米。原名信义和巷,新中国成立前巷内曾有多家木行,1954年改称安宁巷。江汉里长329米,宽2米。清末此地设有湖北省木业工会,取名江汉里。原哑巴桥于1957年并入江汉里。新中国成立后在木业工会原址创办了江汉里小学,是一所完全小学。民主街长160米,宽3至4米。原名永利街,1930年国民党江苏省干训班设此,改名干训路。1949年更名民主路,1957年又改名民主街。原大伦街,大纶丝厂街并入民主街。

自古宁镇一家,山川相连。1780年,江苏巡抚吴坛(1724—1780)面对汹涌澎湃的长江,有生之年设想开凿一条与之平行的人工运河,以减少水上风险。于是奏请朝廷开挖镇江金山河至江宁摄山的便民河,获准。这条“快速水上通道”大大方便了宁镇物流、人流的交往,长虹般的运粮河孕育着地方经济的发展。

运粮河原本是便民河镇江段的别称,金山河是其东端入江口。咸丰年间,长江南岸沙洲滩涂扩张迅速,金山河段航运受阻。为解决镇江港上下游船舶停泊、避风、卸货等难题,方便外地香客行船上金山之需,同治八年(1869)镇江府知府蒯德模主持从金山河汊口处向北另开凿一条新河入江。新开河北端设新河渡口渡运行人,此外在新河西大街的金山河上也有一便桥通向金山乡。嗣后,江边码头开始向新河延伸,大纶缫丝厂、火柴厂、面粉厂、无敌牌工厂等民营企业纷纷驻足新河沿岸,镇江近代工业从这里起步。

镇江的“两个半烟囱”

光绪三十四年(1908),江宁人曹万兴在新河渡架设一大型木桥沟通东西。时因桥下净空较小,大型木船即便落蓬亦难以穿过,故木桥设计成开合桥面,以人工绞关控制桥面板伸缩。

清末镇江的木材市场转移到新河桥一带,新河及入江口的江面上布满了木排。新河东、西大街和新河东岸一带木业商号集聚,形成了偌大的木材市场,木客船帮云游其间。河面上帆樯林立,灯火连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新河东岸实为运粮河防洪大堤,新中国成立后,大岸上依然热火朝天。沿堤岸往北走,江边上是食品公司的猪库,后来改建成镇江市商校,校舍十分简陋。商校南隔壁是1952年由6家私营木号筹集16.8万元成立的联业电化厂,通过电解食盐生产烧碱。 镇江广袤的江滩盛产芦苇,1956年国家确定新建镇江纸浆厂,就地取材以硫酸盐法生产漂白商品苇浆板,并于1958年1月破土动工。当年“天津造纸公司镇江纸浆厂筹建处”的牌子就挂在新河东岸。比它们更早在新河东岸落户的,是号称新中国成立前镇江工业“两个半烟囱”之一的荧昌火柴厂。

1920年5月,宁波北仑下邵人邵尔康托其同乡李皋裕在新河东岸购地43亩,投资20万元创办镇江荧昌火柴厂。荧昌火柴厂北至民主路,西南傍金山路,西临新河东岸,东与大纶丝厂为邻。工厂四周封闭,少有窗户。森严的大门开在新河东岸,人员出入须进行检查登记,大门对面运粮河畔设有专用码头。

当时的荧昌火柴厂规模仅次于大纶丝厂,全厂共有房屋200余间。厂部设总务、工务、会计3课。主要生产设备有排板机30部,拆板机17部、贴招机16部、调药机2部、磨磷机1部、理梗机和铜板机各2部。年产火柴2.4万箱,销往九江、芜湖、汉口、上海、苏北等地区。1934年员工增至660人,年产火柴17.28万件,为苏南火柴行业之翘楚。

民国十九年(1930),镇江荧昌火柴厂属大中华公司管辖。有生产设备70余台,年产火柴17.28万件。产品商标先后有名烟、老人、上海、金鼎、蝶丹等。老人牌火柴是大中华公司名牌产品之一,名烟火柴则为畅销上海之名牌,抵消了瑞典凤凰火柴的影响。

1931年金山路开筑,运粮河上建造了又一座木结构桥梁,打通了陆上运输通道,曰金山桥。因该桥地处荧昌火柴厂西南,俗称洋火桥。1937年抗战爆发,荧昌火柴厂即被日军宣抚班强行霸占,改厂名为镇江磷寸工场,所获利润一半上缴日军部。1940年3月,日军部指定中支那株式会社和火柴联营社上海分社与大中华公司组建为华中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沪镇两地荧昌厂由新公司收买,继续被日寇霸占。抗战胜利后,镇江荧昌火柴厂虽恢复了生产,但一直未能达到战前生产规模与水平。

如日中天火柴厂

新中国成立后,荧昌厂因资金紧缺,原料缺乏,销路不畅,亏损严重,不能正常生产。政府通过收购产品、适当贷款,帮助企业克服暂时困难。1953年后,国家对火柴生产企业实行包销,全部纳入国家计划轨道,生产业绩节节攀升。

和平路开通之后,荧昌火柴厂的大门开到了马路边,将原大纶丝厂废墟的一部分圈入其内,对外的名声更响。 1954年,荧昌厂火柴生产全面复苏。1955年4月,上海周浦火柴厂整建制并入镇江荧昌厂,翌年无锡新中梗片厂和扬中县梗片厂也并入镇江荧昌厂。1956年,荧昌火柴厂改名为“公私合营镇江荧昌火柴厂”,工厂规模不断扩大,人员倍增,设备不断更新,迈入了全新发展的轨道。这一年火柴产量达18.53万件,产值268.73万元,利税101.32万元,成为镇江市当时最大轻工企业和江苏省火柴行业产量最高的企业。

生产迅速发展,福利步步提高。火柴厂的职工宿舍遍及民主街、大悲庵街、和平路。职工文化生活红红火火;镇江市职工学校在此设立西区分校;工厂在江汉里建起了一座西区首屈一指的大礼堂,每次大礼堂放电影或是文娱演出活动,大门口总是人头攒动,就差挤破了门。

火柴厂鼓乐队是镇江市群众集会游行的排头兵,在全市享有盛誉。每年国庆大游行,训练有素的火柴厂鼓乐队总是走在仪仗队前列。1958年,火柴厂利用厂区既有空地,在原来机修车间的基础上扩充成镇江市车辆厂和轻工机械厂,两个厂后来都成为市属骨干企业。

1960年金山桥改建水泥桥,桥址西移5米。上部为钢筋混凝土三孔装配式T形梁,下部为重力式U形桥台,浆砌片石台身。1969年,新河桥改建为水泥双曲拱桥,一直使用至今。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荧昌火柴厂生产规模又有所扩大。试制成功装盒机和火柴连续机,同时逐步增添新设备,淘汰理梗、排梗、油药卸梗机,正式更名为镇江火柴厂。1974年,火柴产量达30.17万件,在江苏省火柴行业名列前茅。其中“老人牌”商标又名“渔翁牌”是镇江火柴厂使用历史最长、也是最负盛名的品牌;金山寺是镇江的市标,“金山牌”火柴商标是老镇江人难以忘却的记忆。

1977年后,新建制梗、制头、包装车间和危险品仓库,扩建改造老厂房,并陆续安装了大型刨片切梗机6台、火柴连续机7台、自动装盒机16台和包封机2台,形成4条生产流水线,劳动强度大为降低。1983年江苏省第一台糊盒机在镇江火柴厂投产,共安装全纸糊盒机26台,结束了多年来分散在居民家中手工糊盒的历史,在全国火柴行业处于领先水平。1985年,镇江火柴厂共有职工1032人,厂区占地面积38319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453.1万元,年产火柴42万件,年产值610.35万元,上缴利税103.44万元。万件火柴耗木材172.16立方米,万元产值耗能2.96吨标准煤。金山牌火柴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是江苏省同行业中唯一部优产品。

“舶来品”退市

随着打火机的流行与普及,市场上对火柴的需求量明显下降,火柴因此大量积压,企业生产进入低谷。长年躺在国有企业、计划经济温床上的火柴厂坐不住了,他们利用原有资源,新办了缝纫机台板厂,以渡难关,但无力回天。1992年,镇江火柴厂停产歇业后,金山路仓库发生一次火灾,造成重大损失。本世纪初,镇江火柴厂破产清算工作结束。

2004年底沪宁铁路镇江段三线拆除,从牌湾零担房位置开筑了一条直通长江路的中山北路,金山桥拆除重建。整幅40米宽的中山北路从火柴厂原址穿过,剩余地块开发成为紫阳花园住宅小区。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商校停办,土地荒废;联业电化厂后来更名镇江立新化工厂,搬离新河东岸。1999年新拓宽取直的长江路从上述地块越过。镇江市城市污水截流工程在新河东岸建造了新河桥污水提升泵站。红豆置业集团在新河东岸以东、和平路以西的民主街、江汉里地块开发建设了“和院”高档住宅小区。原来的棚户区不见了,多年来“脏乱差”的形象一扫而光。

2023-09-23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74432.html 1 3 新河东岸火柴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