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3日
第010版:综合

千言万语 百感交集

《开学第一课》,同学们有很多话想说

高三年级集体观看。图片由校方提供

本报通讯员 吴鹏 高国新

本报记者 张翼

尽管新学期已开始,但关于“开学第一课”的感慨,依旧在各校同学中激荡。日前,记者收集了部分学校同学的观后感,千言万语、百感交集、踌躇满志,是每一位同学的真实写照。

省镇江中学:

中华文化,令人陶醉

在《开学第一课》中,我感受到“强国复兴有我”,去体会祖国的富强繁荣,日新月异。

在第一课中,探寻中华文明起源,《儒藏》工程艰巨且充满挑战性,让我们体会到薪火相传的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我们在这里进行“千年画中游”,看“寒江独钓,孤雁北归,空谷幽兰”的美好画卷,感受极致东方美学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在这里探访神奇物种,感受自然之美,在这里探索宇宙奥秘。

在第一课中,追逐前辈的脚步,感动于汤一介老先生为了《儒藏》工程用尽毕生心血;敬佩魏巧、赵亚夫利用现代农业管理模式,倡导生物多样性农业,实现乡村振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一份光和热;赞美航天员不断探索未知世界,不忘初心,保持上进、好奇的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接过前辈的大旗,志存高远,奋勇向前,努力学习,自立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文明的智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开创美好未来。

高一(1)班 王睿涵

使命在肩,不容懈怠

在这里我们见证了历史的岁月悠长,科技与人文的完美结合,自然生态的无限奥秘,人类思索创新的无限潜能。

中国科学院工作,土壤学硕士,这两个头衔令无数人望尘莫及。可即使这样魏巧也毅然决然地辞去工作,回到了田间,从头开始。从一开始的播种大部分被鸟吃掉,到现在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赵亚夫爷爷几十年如一日奋斗在农业第一线,带领戴庄村脱贫攻坚,改头换面。那几句话便说明了当年的苦楚,但哪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今天的课,让我更加真切感受到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建设家乡,建设祖国,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为之奋斗,做出属于自己的奉献。高一(8)班 沈昱萱

省镇江第一中学:

当如前辈,努力学习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科技农业闯进人们的视野。《开学第一课》将镜头转向了我的家乡镇江,站在农业角度看这片宁静富饶的土地,心中满是感慨。

80后新农人魏巧,离京回乡,将现代科技带入传统农业,使其摩擦出高产的火花;62载与土地相伴,将论文书写在万顷粮田,这是赵亚夫对这片田野最真挚的守护。

时代浪潮滚滚,科技发展不绝。站在世纪的最好观景台,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当向前辈学习,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将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高二(1)班 刘思涵

少年强 则国强

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开端可以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帮助我们在新的学期树立新的目标,养成新的习惯,踏上新的征程。《开学第一课》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在步入新学年时种下梦想的种子,我相信这颗种子在未来的某一天终将在秋高气爽的九月结出累累硕果。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包罗万象,上至宇宙星空,下至田间地头。在节目中,我感受到革命烈士的爱国情怀,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到苍穹之上的高深莫测,更感受到了泱泱华夏的国富民强。魏巧的下乡,曹臻的坚持,这些人是当今社会青年人的缩影,也正是这一个个缩影才有了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少年强,则国强。《开学第一课》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当今的中国,更给我们在学校学习前上了一年中最重要的一课。

高二(2)班 魏士轩

以热血青春书华章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邀请“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航天员、科学家、文化学者、一线劳动者代表等登上讲台,教育意义非凡。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80 后返乡创业“新农人”魏巧。2017 年,身为土壤学硕士的魏巧和农学博士丈夫,分别辞去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工作,来到家乡的农田上,成为国内最早一批数字化农田种植的探索者。6 年过去,他们探索出一条数字化引领的现代农业管理模式。

魏巧给我们上的这节田地上的课让我受益匪浅。我深刻意识到了农业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以及科技创新对于年轻人的重要性。身为新时代高中生的我们更应该脚踏实地,学习新农人魏巧甘愿平凡、为国效力的精神,以热血青春书写百年华章,以满腔热忱锻造未来辉煌。

高二(3)班 田曦彤

2023-09-13 《开学第一课》,同学们有很多话想说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70036.html 1 3 千言万语 百感交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