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9日
第010版:名城周刊·听鹂山房

应“运”而行

文/翟进

今年暑假一开始,我有幸接到了京口区总工会组织的“职工家庭好书共读”活动的通知。这本书便是入选“2022年度中国好书”的《大运河画传》。江苏是大运河的生长原点,镇江是运河沿岸的历史文化名城。身为镇江人,较为系统地阅读运河,这个理由足够充分。

此书的编撰出版还有一个重要背景。这是“国家文化公园画传系列”丛书中的首部,其余三部为《长城画传》《长征画传》《黄河画传》。编撰者想通过“画传”的形式,呈现这些文化标志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

一条大运河,堪得半部华夏史,2500多年的运河历史、3000多公里的运河风物尽收书中。这是一部“画”“传”相得益彰的“大书”,勾连出磅礴的运河历史线和清晰的文化基因谱。从吴越争霸到隋唐运河,从长安洛阳到东京汴梁,从南粮北运到明清国运,从漕运终结到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再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运河的涅槃重生……大运河,早已超越了“水上交通干道”的本意,她是一条涉及交通、水利、地理、历史、生态等诸多方面的“长廊”,更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重要文化载体。

7月中旬,活动主办方特意组织了好书共读启动仪式。不巧的是,当天我按计划启程北京。在启动仪式图片直播中我看到,“坐标”北京的郭守敬纪念馆也为镇江这次读书活动“隔空”发来祝福,转念一想:太巧了,我们这不就来了嘛!

于是,北京之行的最后一天,我专程来到什刹海拜访郭守敬纪念馆。这位治水能臣开创的永定河、白浮泉引水方案,奠定了北京城市供水格局。由郭守敬规划设计和主持修建的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河道、通惠河等工程,打通了京杭大运河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了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如今,郭守敬纪念馆就建在当年京杭大运河北端点码头处。遥想700多年前,此处“千帆竞渡抵大都”的繁荣景象;现今,什刹海成为北京城最大的一片天然水域,眼前荷花满池、市民纳凉的场景,与我们镇江的金山湖夏景毫无二致。

另一次淮安之行也是受到《大运河画传》的指引。书中提到,淮安之于大运河的重要性,犹如心脏之于人的身体。特别是明清时期最重要的漕运管理机构——总督漕运公署便设在淮安。淮安漕运总督署遗址是2002年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中国漕运博物馆与漕运总督署遗址相整合,向世人完整地展现漕运的古迹和历史。我在中国漕运博物馆内久久驻足,看“漕运与丝路”“漕运与盐路”“漕运与茶路”“漕运与瓷路”的历史渊源,深深体会到运河载动了漕运,漕运亦成就了运河。我还在馆内欣喜地发现,《淮安府图说》竟然就收藏在我们镇江博物馆!

太多的运河历史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挖掘提炼。《大运河画传》只是一个引子,如何更好地绵延大运河文化根脉,守正创新,与古为新,从历史走向未来,或许才是掩卷后需要思考的东西。

2023-09-09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69502.html 1 3 应“运”而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