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曹逸 古瑾)对工伤保险服务机构实施协议管理,是规范工伤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工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工伤保险基金安全的重要举措。9月7日上午,市人社部门举行镇江市工伤保险服务协议机构签约仪式,市区33家医疗服务单位入选新一轮工伤保险协议机构名单,现场10家医疗、康复、辅助器具单位签订了工伤保险服务协议。
新一轮的工伤保险医疗机构服务协议有8方面76条,工伤康复机构服务协议有6方面33条,工伤辅助器具配置服务协议有4方面30条,包含了工伤职工的就医管理、目录管理、费用结算、信息系统、违约责任等各方面,通过优化就医流程、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绿色通道等,确保工伤职工得到及时必要的救治,持续规范工伤治疗行为,维护工伤保险基金安全。
入选新一轮工伤保险协议机构名单的市区33家服务机构中,医疗机构29家、康复机构1家、辅助器具配置机构3家,既有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等13家综合性医院,也有丹徒区谷阳中心卫生院等16家基层社区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全市首家工伤保险医疗费联网结算试点医院、首家镇江市工伤康复定点医院,也是名单中唯一一家具备工伤治疗、工伤康复服务资质的双协议机构。
“在谷阳中心卫生院1公里范围内有恒顺醋业、沃得重工等大型企业,之前卫生院不是工伤定点医疗机构,工伤职工除首次救治外,在卫生院产生的复诊费用无法报销,卫生院的诊疗证明也不能作为有效的工伤认定材料,所以周边单位工伤职工只得舍近求远到其他医疗机构就诊。在成为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后,附近的工伤职工可以在第一时间就近获得救治,轻伤者可以全程在卫生院接受诊疗,重伤者也可通过卫生院绿色通道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既方便了附近的工伤职工,也为卫生院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丹徒区谷阳中心卫生院负责人王军说。
市社保中心副主任张建忠表示,在将医疗实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综合性医院纳入工伤保险协议机构的同时,市人社部门也更加注重将工伤治疗康复向基层社区延伸,有效减少工伤职工扎堆治疗的情况,引导工伤职工小伤小治,丰富了“15分钟人社服务圈”内涵。
据了解,2022年市区工伤保险费支出1.99亿元,其中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支出2200万元,工伤医疗费2000万元。目前,市区已有市一院、市二院、市三院、市四院等6家二级以上协议机构完成工伤医疗费联网结算,瑞康医院等4家医院系统测试工作正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