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7日
第011版:江花·专栏

割禾先弯腰

■ 文/高小琪

近日里,和家人一道去了趟西安旅行。

兵马俑、城墙、华山与陕西历史博物馆自然是去了,回民街、永兴坊与大唐不夜城也体验了一番,一座在五千年文明之下有一千多年都城“经验”的城市,其内涵底蕴自是不必多言,是意料之中的上佳。但我最感惊讶与特别的,实际上是“长安大牌档”餐厅的一顿平平无奇的午餐。

最初我们只是在某饮食点评网站上搜了一下热门餐厅,发现这间饭店装修颇富特色,还有席间演出,人均消费也不高,于是决定前往。

我曾在同样火爆的“南京大牌档”餐厅用过餐,知道这类店铺的主要卖点就是复古装修和餐间演艺,有人弹弦子、有人唱白局,服务员穿着店小二的衣服,如是而已,还能有什么新鲜感呢?

坐上桌点好餐,恰是午间十二点,店小二敲着锣以古法报时,接着戏台就亮起了灯。首先登场的是渭南华县皮影戏,演的是传统的西游记段子,节目短小精悍,孙悟空、猪八戒惟妙惟肖,埋头吃饭的小孩子立刻围了过去,台前看看、台后望望,时不时还叫两声好。

跟着是合阳提线木偶戏,武大郎挑着炊饼摊走了上来,左一个抱揖右一个踢腿,又滑稽又可爱,五分钟的演出结束,武大郎还从担子里取出两副对联,祝各位食客好吃好喝,笑口常开。

接着,两位汉唐装束的女演员开始弹奏琵琶、跳胡旋舞,琵琶声时而淅淅沥沥时而嘈嘈切切,胡旋舞奔腾欢快气象万千,合着餐厅里满坠的砲里花灯、墙上的马勺脸谱,让人顿有穿越大唐之感。我百度了一下,这些几乎都是陕西省非遗项目,表演者也是非遗传承人,深感惊讶。

从传统模式来看,各地文旅局对非遗的保护、推广主要还是搞主题活动、办演出、做展览、拍视频,好是好,但都是没收益的买卖。而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最大问题,恰恰就是缺乏商业价值,活不下去。对非遗传承人而言,只有吃饱饭、活下去,才能谈传承和壮大。

在娱乐途径匮乏的过去,皮影戏、木偶戏都是很有市场的,但当下的观众已经习惯了3D动漫的视觉冲击,不会再愿意买票观看一个小时的皮影戏。无论如何推广、扶持、补贴,这些项目都很难和高科技娱乐项目抢夺市场。

唯有躬身入局。

观众是不愿意为传统非遗项目掏腰包的,但食客是愿意为午餐付费的。只要将这个三角连接成一个闭环,餐厅邀请演艺团队登台,以此吸引更多顾客用餐,只要有足够高的客流量和翻台率,这笔账就不亏。

但这里有几个难处:一是非遗传承人在高大上的舞台演惯了,是否能接受傍餐演出,接受观众时而围观时而散去的不被尊重之感;二是为了演出精彩、项目丰富,每个节目都控制在三五分钟,在演出者看来颇有“草台班子”之嫌;三是餐厅整体客单价不高,演艺部分的溢价并不多,以量取胜,所以即便是请来非遗传承人,报酬也不会太丰厚。

倘若以结果论成败,从“长安大牌档”门前熙熙攘攘排队的人群,以及在西安连开十家连锁店的速度来看,这一模式显然是成功了。传统文化躬身入局、拥抱改变、适应形势,犹如在枯木上嫁接了一枝新芽,焕发出勃勃生机。非遗如此、戏曲如此,一切要良性发展、要从市场中求回报的行当皆应如此。

想起数年前在福州三坊七巷,遇上三五块钱的文创产品,深感南方人的务实与接地气。彼时“文化创意产品”这个概念方兴未艾,我们对它的定位总是高级、精美、奢侈,景区礼品店里动辄是三百的丝巾、五百的瓷盘、一千的木雕,图的是“一锤子买卖”,没有人愿意自降身价,弯下腰来做文创。

福建人把文化创意的溢价压到最低,选择大众支付得起的产品种类,甚至将设计费用忽略不计,已经走在了全国文创行业的最前面。

俗语总说“割禾先弯腰”,即便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不更新、不提升、不弯腰,也很容易被当下的市场遗弃。相声能走下天桥,名角能演上社戏,非遗能进入餐厅,又何尝不是一种“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呢。

2023-08-27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67465.html 1 3 割禾先弯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