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程兆春
1974年的盛夏,十七八岁的我们,从镇江四中高中毕业。
毕业后,都居家,江南水乡,同学感情深,常相聚,心怀理想,宏图大志。
1976年,又逢二次上山下乡,响应号召,大部分同学赶上了,弃城到乡,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家生活。都去了镇江市郊的象山乡,汝山乡,黄山乡,七里甸,谏壁镇,水产养殖场,园林乡,成了又一批入乡的知识青年,耕田种地,割稻收麦。
那时工厂、企业不进人,农村广阔的天地,学农活,干农活,再教育,总想回城,毕竟是城市青年,不习惯农乡的生活,盼星盼月,也不知啥时能回城,离开乡村。
1976年,知识青年可参军入伍。都是军人后代,从军,儿时的理想。在乡的知识青年,心怀壮志,纷纷报名。踊跃当兵,报效祖国。男男女女,接父辈之班,参加了解放军,穿上了绿军装,红领章,红帽徽,雄心勃勃,奔南疆,到边陲,三军都有,空军,海军,陆军,上天空,入大海,守边城。
部队三年、五年的兵哥、兵姐,也有终生戎马的将军。部队的大熔炉,火热的军营,锻炼意志。不负众望,从新兵磨砺,风火沙场,到战士,班长,连排长,团长。
军人本色,守国防,守边疆,有城市的文职兵,也有野战部队。南国疆场,北国风霜,南京,上海,北京,广东,沈阳,翱翔蓝天,南海战浪,边疆守护。爱大海,爱蓝天,咱当兵的人。
高中四十多人,献身国防的占了大多数,读书,扛枪,告别家乡,走四海,闯天下,好儿郎志在四方,在军为兵,战在沙场,威武雄壮,是战天斗地的当兵人。守江山,写春秋,有你们,国泰民安。
脱下了戎装,也为民,军人之气不改,军风依旧,也转业,也退伍,建设地方,建设城乡,各行各业。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如今,都退休了,咱当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