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3年06月16日
第006版:城事

无偿献血20多年,夫妻同登全国榜

童本宽 孙富民 郭珈辰

日前,家住扬中市三茅街道建设二村的共产党员夫妇周发华、陈树梅,双双荣获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一星级。

周发华、陈树梅夫妇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标兵),是扬中市首批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从20多年前的第一次无偿献血,至今他们已累计献血20余次、7100毫升。

小个子的献血达人

2022年岁末,很多人都感染了新冠病毒,导致无偿献血人数骤减,各地血液库存告急。

2023年1月9日,为方便群众献血,扬中采储血点将献血车停在扬中市中心较为显眼的扬子桥附近,由于当时天气寒冷,加上大多数人还未“阳康”,前来献血的人寥寥无几。

中午,大家正准备撤退时,献血车外突然传来一个响亮又熟悉的声音:“等会儿,我是来献血的。”只见一个小个子的短发女子气喘吁吁地爬上献血车。“我在手机上看到你们的无偿献血倡议了。”短发女子脸被寒风吹得通红,却洋溢着笑容,她就是“献血达人”陈树梅。

说起陈树梅,扬中采储血点的医务人员个个都对她赞叹不已。因为,陈树梅身材瘦小、体重轻,并不是医务人员眼中献血的“理想对象”。

1998年,《献血法》刚刚颁布,扬中市也才刚开始开展无偿献血,陈树梅原来所在的单位扬中市卫生局组织了一次献爱心无偿献血活动,她主动报名要求参加,领导、同事因她样子纤瘦,都劝她不要去。可她却说“我个子虽小,但身体棒,没事的”。

当她撸起袖子准备献血时,医务人员也劝她不要献,但她一直坚持要献。当时一位年轻护士试了两次都没有穿刺成功,因为她不但瘦小,而且血管又很细,采血用的却是很粗的十六号针头。后来还是扬中市人民医院血库经验丰富的李月娥护士穿刺成功,这才让陈树梅成功献出200毫升全血。

第一次献血后,陈树梅信心大增,虽然她常常要被扎第二针甚至第三针才能成功,多吃了很多苦头,但这并没有影响她参加无偿献血的热情。后来她又挑战自己,每次献血300毫升或400毫升。

2006年,陈树梅因病动过一次手术,为了确保自己能够继续献血,在恢复期内她注重营养均衡和加强锻炼,2008年11月20日,她又出现在献血车上。2016年7月7日,陈树梅朋友的母亲住院需要输血,她陪朋友去扬中采储血点拿血,在窗口等待时,听到工作人员说到由于天气变热,献血的人数急剧减少,出现供血紧张。“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晚上回家陈树梅就和丈夫商量,第二天上午夫妻两人登上献血车,各自献了400毫升的血。20多年来,陈树梅已累计献血4300毫升。2022年她获得了江苏省无偿献血工作联合会议办公室颁发的“无偿献血奉献奖”。

共同奉献的夫妻俩

陈树梅的丈夫周发华原来是位中学教师,1998年调入扬中市卫生局工作,2000年7月26日第一次无偿献血200毫升。2003年调入扬中市红十字会后,他以弘扬人道、倡导奉献为己任,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推动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努力工作,他带头多次无偿献血,现已累计无偿献血2800毫升。

多年来,周发华、陈树梅夫妻两人不但自己坚持无偿献血,还当好无偿献血的志愿宣传员,每次扬中举行大型献血宣传活动和造血干细胞采集活动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他们现身说法,用自己的行动消除别人心中的顾虑,动员大家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用献血救人的方式奉献爱心。

周发华、陈树梅夫妻都在卫生战线工作过,认为无偿献血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应尽义务,互帮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能够对社会奉献点滴爱心,感到满足、自豪和光荣,他们用自己行动践行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

2023-06-16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56227.html 1 3 无偿献血20多年,夫妻同登全国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