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14日发布消息称,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永玉于6月13日3时43分逝世,享年99岁。
黄永玉1924年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县,祖籍为湖南省凤凰县城,土家族人。他曾任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黄永玉精通木刻、绘画和文学,一生创作了大量艺术作品。
据新华社电
■ 资料链接
黄永玉
黄永玉,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祖籍为湖南省的凤凰县城。土家族人。中国画院院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版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黄永玉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14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享誉国内外。16岁开始以画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第九届顾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2020年6月4日,黄永玉以2019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3700万元人民币名列《2020胡润中国艺术榜》第17位。2021年8月16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宣布黄永玉的新书预售并向其贺寿(农历生日)。
2023年6月13日3时43分,黄永玉逝世。
据百度百科
■ 相关阅读
黄永玉遗嘱称不举办纪念活动、不取回骨灰
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于13日3时43分辞世,其子女黄黑蛮、黄黑妮、李洁琴携孙黄香、黄田公布了这一消息。家属们表示将尊重他的意愿:不举行任何告别、追悼仪式。
经历:
幼时贫困,12岁离家谋生
黄永玉1924年出生于湖南常德县一个贫苦的家庭,12岁就外出谋生,背着小包裹一个人坐船离开了家乡,他曾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
黄永玉发表绘画作品始于14岁,从此开始以画画及木刻谋生。他当过小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也做过报社编辑和电影编剧,后来成为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及中国美协副主席。1956年,他出版了《黄永玉木刻集》,其中的代表作“春潮”“阿诗玛”都轰动了中国画坛。他的绘画代表作还有水墨作品《墨荷》《天问》,他也是共和国第一张生肖邮票猴票的设计者。他的画作享誉国内外,有的人认为中国画的精髓在于清雅的、文人出世的气质,但黄永玉的画却大多浓墨重彩,充满乡土气息与幽默感。
专业:
无法归类,拒绝套路
“黄永玉是一个无法归类的人,哪个画派他都不是,他就是他自己。一直在江湖上闯荡,最后归到美术学院,他也根本没按美术学院那个套路进行创造。什么都没有拴住黄永玉,黄永玉始终是黄永玉。他的艺术成就就像一棵大树似的,树形非常大,有些枝子不见得好看,但是它长成了这样大的树,别人几乎没有过。”画家王明明曾在采访中这样评价黄永玉独特的绘画特点。有人曾想给黄永玉搞一个“黄永玉画派”,他骂道,狼才需要结党,而狮子一个人干自己的事也能称王。
“讨厌失礼放肆老少,尤其讨厌油皮涎脸登门求画者,逢此辈必带其到险峻乱木山上乱爬,使其累成孙子,口吐白沫说不成话,直至狼狈逃窜,不见踪影。”黄永玉在自述中曾如此调侃求画者。他的性格一如画作般风趣野气:90岁之后,他一直以“90后”自居。他还笑称自己是中国最擅长打架的画家,在中文公开作品中常常可见“他妈的”“混蛋”“杂种“”小兔崽子“等嬉笑怒骂。有人说他不正经,他回道:“你们都太正经了,我只好老不正经。”
身后事:
不要骨灰,也不要盒
黄永玉对家乡也是一往情深。他曾去过世界许多地方,却在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乡湖南凤凰。他认为故乡是一个人感情的摇篮,它的影响将贯穿人的整个一生。他常常在采访中提到湘西的水、湖、山,还有他的表叔沈从文。在他幼时二人只见过一面,后来新中国成立后,沈从文写信劝他北上,于是黄永玉携妻儿从香港搬至北京,到中央美术学院当了老师。有一个人生片段常在他脑中浮现,那是“文革”时,黄永玉在胡同里远远见到了沈从文,二人装作陌生人般不认识,只是在擦肩而过的几秒钟的时间里,沈从文平静地留下一句叮嘱:“要从容。”
根据黄永玉及其家人所聘用的法律顾问陈汉提供的公开声明,黄永玉于2021年9月8日签署了生前最后一份遗嘱。在遗嘱中,他要求将遗体火化,骨灰作为肥料回到大自然,家人不得取回。同时不举行任何告别、追悼仪式。
据界面新闻